自 他 相 换

答疑|自他相换 


平等一如—自他交换 法师答疑.mp3

平等一如——自他交换,打破我爱执的窍诀

——实修引导(十)

前言

这个系列的课程包含了最初怎样入禅修、坐禅的基础知识和方法,同时介绍禅修过程中应避免的歧途和违缘。后随着华智仁波切的《璀璨日》引导文,学习如何引发菩提心、菩提心的功德、如何成熟法器,让自己成为真正受持菩萨戒、如理如法的修行人。

受持菩萨戒后该如何守护菩提心学处呢?要在了解学处的基础上,具备正知正念和不放逸,断除自相续贪嗔痴的迷乱染污,以及具备六度的修行资粮。

现在学习的是六度中的静虑度内容,也是《入行论》第八静虑品后半部分的内容——如何在自相续中生起自他交换菩提心的方法。我们要以菩提心、觉醒心摄持来听闻,以广大殊胜、利益众生的意乐来修持。

以菩提心和觉醒的心来听闻,就要将心集中于法上,不要为贪嗔痴三毒所转,这非常重要。如果听法时心念不集中,就像水倒入密闭的容器,一滴水也无法注入;听闻后应如理思维法义,如果没有反复思维、将法义深植于心,就像把水注入漏器,最终全部流走;在听闻、修持的过程中要断除烦恼心,有了烦恼心,如同把甘露注入有毒的容器,甘露也会被染污,无法使用。

“自他交换”就是让我们了解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这是贯穿整个人类社会的、非常重大的哲学命题。世间对“自他”的定位大都比较模糊,因为每个人的理念和想法不同,因而造成很多复杂的人际关系。我们在了解自己和他人这两个生命体时,要真正深入研究二者的关系。

佛教有悠久深邃的理论体系,足以解答人类这一古老的问题:自己与他人是否对立?众生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这也是我们学习自他交换的意义。

自他交换就是运用禅来修持自己利他的菩提心。科学进步使西方国家的很多人急于追求更高层次的科技和一系列机械式的精神活动,于是把心灵物质化了。有人认为,禅修就是要用一些瑜伽的招式使心跳缓慢下来,或用一些姿式和方法让自己静下来。其实只要你屏住呼吸,都会感觉身体好像飘浮在空中,甚至熟练一些瑜伽的姿式,可能倒立四五个小时也没问题。但最重要的是要知道,在精神活动层面,心的真实面目绝对不是用一些小技巧就能了悟的。

初学者的确需要一些禅修技巧。但真正想放下自我、全身心地感知佛所领悟的法界甚深实相,必须要有亲身体验的禅修境界。所谓修行就是一种训练,这种训练是为了让我们放下自己的颠倒执著。真正的放下是以正确的理念去看待事物,了知事物的本来面目,不是变得轻浮或严肃得不通人情。不要对“放下”有偏见。

学习正法就要放下曾经的固执和执著,这样才能以最大程度的坦诚获得禅修的利益。其实,不管禅修也好,自他交换也好,都可以说是一种牺牲、一种坦诚,这很有必要。当你牺牲了自己的一些玩乐时间,亲身修持、体验正法的境界时,会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这是别人无法告诉你的,就像哑巴品糖味或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1.前行

首先,观想前方的虚空中有庄严的莲花宝座,其上是释迦牟尼佛,身着比丘三衣,右手结触地印,左手结等持印、托钵,钵中装满甘露,威严、庄严而安坐,佛陀具足语意功德事业等一切圆满功德相。佛陀以慈眼悲视一切众生,同时,周遭环绕着无量菩萨海众及一切清净传承的具相上师,此为大乘僧宝;在佛宝和僧宝心相续中具足了灭道二谛,此为大乘法宝。我们在真实殊胜的大乘三宝前皈依、发心。

接下来观想自己不是孤零零的一个人,而是和今生及累世具恩父母、冤亲债主、六亲眷属及无数轮回中的有情一同皈依、发心,积备资粮,学修静虑度。

在思维暇满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因果不虚的基础上,以厌世心摄持并利他,发起殊胜的菩提心,念诵皈依偈和发心偈:

虚空界中遍满虚空者,上师本尊空行诸会众,

诸佛正法以及圣僧前,我与六道众生尽皈依。

我与无边诸有情,本来即是正觉尊,

了悟如是之自性,即发殊胜菩提心。

2.正行

静虑度分两大部分:断除静虑的违品和正行修禅。


2.1断除静虑的违品

断除静虑的违品也分为舍离俗世与舍离妄念两个方面。


2.1.1舍离俗世

前面我们以华智仁波切的引导进行思维:怎样断除对世俗的贪恋。如果贪恋亲友等就会被烦杂之事困缚,心不能入于禅定。要知道拥有和耽执、关心和执著的差别。

真正放下执著,就要远离一切烦杂之事,甚至独居静地。贪执名闻利养、恭敬赞叹及所需资具等,都是修道的障碍和违缘。真正能做到以天为被、以地为床,以坦诚阔然的心态去接受一切境遇。杜绝患得患失,应随遇而安,已经损坏的,再去忧伤也无济于事;没有损坏的,天天忧虑、怀疑也无必要。所以,要杜绝一切纠扰、牵拌自心的人和事物,让心获得自在。


2.1.2舍离妄念

要断除欲界的贪心必须思维:欲界所有事物的因难以聚集。因不具足,果就难以承办。所感受的一切美好都不离痛苦的本性,转瞬即逝,本身就是不清净的,只是暂时戴了一个快乐的面具。果也有危害,比如贪著异性,由此断舍修行;甚至因贪爱的束缚,让自己颠倒是非、财产耗尽、与家人不和等等。一切痛苦都来自因难成、本体不净和果是危害等众多颠倒。

由此,要断除自己的贪执心。世间有些人着重贪物,有些人着重贪人,这些都是解脱轮回的障碍和束缚。要断除一切障碍束缚,不再让世间八法等纷飞杂念扰乱自心,就像丢弃鼻涕般不再回头,更不能流连忘返。要将世俗的一切看作仇敌而远离。思维过患的同时甚至要对自己现在和曾经贪恋不舍的状态做自我谴责,发自内心断除一切颠倒!


2.2正行修禅

有了以上的内容做铺垫,下面学习禅修窍诀。此窍诀是文殊菩萨单独传下来的,由寂天菩萨讲解,所以在当时的印度不会在公开场合中传讲。翻阅《大藏经》,追溯自他交换法义的根源,《华严经》、《大方广经》和龙树菩萨的《宝鬘论》都有讲解,但不像寂天菩萨所开演的那样直接、广泛、具体、综合。

因此,自他交换可称为《入行论》绝妙、无与伦比的殊胜修法。此秘密窍诀甚深难得。在藏地,也是因为《修心七要》和《修心八颂》的广泛弘扬,自他交换才逐渐被人熟知,有机缘为更多的众生传讲,利益更多的苦难有情。

我们一方面要为接受这个甚深窍诀而数数生起、增上喜乐,同时要不断地将此胜法宝布施有情,让更多有缘众生都能修自他交换,遣除痛苦。


2.2.1修自他平等菩提心

修自他交换前要先了解自他平等菩提心窍诀,这是自他交换的基础。实际上,自他平等的修法还是有一种自他的分别心。如果能在自他平等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持自他交换,我们对苦乐、自他就不再有分别执著了。

法王如意宝说:对于痛苦不愿意接受,而对于安乐的强烈执著,在安乐中放逸度日,这种希求安乐和舍离痛苦的分别,一直不断地涌现,修行人应断除这种分别。痛苦正是你安住空性的好时机,如果做不到,就修自他交换的菩提心,这样一来,痛苦就变成了功德的因。

《苦才是人生》中说:“观修自他交换,对消除痛苦也很有帮助。比如,当你重病在床,名声受损、穷困潦倒时,可以发愿:‘世间上也有许多跟我一样的受苦者,愿他们的痛苦成熟于我身,由我代受,他们全部离苦得乐。’然后当自己向外呼气时,观想自己的一切安乐,变成白气施给众生;当向内吸气时,观想他们一切痛苦,变成黑气融入自己。这是除苦的最佳方法。当我们在遭受痛苦时,若能经常这样观修,所受的痛苦就有了价值,对自我的爱执也会日益减少。”一定要记住这个窍诀,当自己感受痛苦时试一试,去感受一下、实践一下。

《入行论》云:“首当勤观修,自他本平等,避苦求乐同,护他如护己。”经云:“地土抟成枣核丸,其量不及为母数。”很多教证和理证都能证成一切有情做过自己的父母亲人。既然众生是母,就要知母、念恩、报恩,愿众生拥有快乐和快乐之因,愿众生远离痛苦及痛苦之因,修持自他平等。

有些人可能会疑惑:很多高僧大德的教言说要遣除自己的痛苦,就要先遣除别人的痛苦,但我跟别人是他体的,我的痛苦和他的痛苦有什么关系呢?遣除了别人的痛苦,难道我就不苦了吗?如何证明他人安乐、我就安乐?

首先了解一下什么是“我”。“我”字是两个“戈”,“戈”在汉语中指一种兵器,两个“戈”背对一起就成了“我”。中国文字就是这样有意思,很有意趣。“我”的执著是怎么产生的呢?就是分判自他。有情无始以来就认为有一个自我存在,为了这个自我拼命索取,排斥自己不喜欢的。为了“我”伤害了很多众生,造了很多业,最后追悔莫及。

这一切都是愚痴妄念。就像愚笨的人认为这条河流去年冲走了我的衣服、明天我就要渡过它。其实去年冲走你衣服的河水早已流往他方;明天你要渡过的河,也不是今天所说的这条河,一切都是刹那生灭。过去的心不是我,未来的心也不是我,彼此也是他体的。

为什么我们能为他体的“明天的我”去奋斗努力,而不能为他体的、正在感受痛苦的众生拔苦呢?有人认为“我”是一个相续,所以会去执著。“足苦非手苦,何故手护足。”当你的脚扎入刺时会马上用手去拔掉;眼睛里进了尘土会用手除去;用餐时是嘴要吃东西,你会用手拿着筷子把食物往嘴里送;甚至父母会心甘情愿地承办孩子的事……并不是一定要自己为自己做事情,很多时候都是以利他才成就了自利。

“若欲长久利己者,暂时利他乃窍诀。”其他众生确实跟自己是他体,但如果能生起“我的众生”的想法,把他执著为我所,对除众生之苦就会有一种非我莫属、当仁不让的勇猛心。所以,首先要认清自与他的立场和关联。


2.2.2修自他交换菩提心

《入行论》云: “若不以自乐,真实换他苦。非仅不成佛,生死亦无乐。”如果把自己的快乐布施给众生,众生的痛苦由自己来承受,这就是自他交换的菩萨行。如果没有这样做,非但无法成佛,即便在轮回中也无法获得真实的、暂时的快乐。时时只想到自己,这样的人会快乐吗?不会,他每天都在计较和争端中生活。所以,要按窍诀来思维。


2.2.2.1消除嫉妒、竞争和我慢

一、总述:

这里有一个非常特殊的修法内容——如何消除嫉妒、竞争和我慢,甚至在《前行》、《心性休息》等其他道次第修法中都是没有的。

如何消除呢?并不是一味地告诉我们嫉妒不好、竞争不好、我慢不好,一定不要有这些烦恼。如果这样说,我们可能不会有什么感觉。而是让你真正去尝尝这个滋味,看自己到底有什么感受。就像你跟别人说这盘菜不好吃、你别吃了,对方会认为:那是你自己的想法而已,你不喜欢不代表别人不喜欢。这个菜明明特别难吃,你换一种方式和对方说:你自己尝尝吧,看喜不喜欢。结果他尝了一口就吐掉了,以后再也不吃了。

一般,众生的颠倒执著无非源于跟自己平级、上级和下级三种关系的人,这就是人类社会中最为基本的自他关系。面对各方面比自己强的人或自己的上级等,可能会产生嫉妒心:凭什么你各方面都很优秀?你生在这样优秀的家庭,人生一帆风顺,是不是有后台、有背景?与自己的平级就会相互竞争:我为什么要让给你呢?我就要拼个你死我活、上下高低,看到底谁的能力强!对于比自己卑劣的众生,会产生贡高我慢的执著,觉得自己高高在上、非常了不起,这些众生简直卑微可怜。

怎样消除嫉妒呢?修嫉妒心,与卑下者换位思考。把自己观为卑下者,对高者修嫉妒,使自己感受妒火中烧的痛楚。这时就会醒悟:仅仅观想嫉妒都能让我如此痛苦,那我是不是一定要断除这种嫉妒的恶习呢?萨迦班智达在《普显牟尼密意》中说,当你真正感受到这种观想之苦,即便它不是真的、只是想出来的,都觉得这么苦,那在现实生活中,就不会再有这样的颠倒心了。同样,对与自己平等的人修竞争心,使自心感受痛苦,以此就会觉悟这种竞争心所带来的苦害,这样就会断除甚至消除竞争心;再与高位者换修傲慢,感受傲慢烦恼所带来的痛苦。以此生起断除这三种执著的决心。

所以,为断除这三种执著,寂天菩萨就让我们尝尝这种果子,感受一下它到底好不好吃,让我们亲自感受一下嫉妒、竞争和我慢的痛苦。当自己真正感受到这种痛苦,就不会再陷入我执的温床,沉浸其中,不知自拔,甚至还不断地为自己的颠倒、执著、丑恶进行掩饰。


二、具体观修:

(一)、与卑者换修嫉妒

自己本来是高位,换成低位,观想:那个人(自己)天天受人尊重,而我却没有,我远远不如他富裕;他天天受人赞叹,我却倍受凌辱;他称心如意,我却饱受痛苦;我埋头苦干、辛苦工作,他却安逸度日;他广受世人赞誉,我却身败名裂等等,这些都能想象出来。

通过这种修法,你就可切身、现量地感受到才学低劣者或身份卑微者内心的苦受;也会知道千万不要轻蔑、鄙视他们,应努力地修自他交换,以大悲心来帮助他们,让他们不要觉得自己很卑劣、卑微。这样换位后,站在那些需要帮助关怀的人的立场,就会发现,如果自己暴露傲慢、冷酷无情的缺点,简直是愚蠢至极、令人无法忍受。

对低下者的痛苦生起切肤之感的结果是,自己会断除贡高我慢的执著。一方面感受妒火中烧的痛苦,只是想一想都这么苦,如果真实发生,该有多苦啊!所以嫉妒会被遣除,再回到自己现实中的身份上时就不会再对卑下者产生贡高我慢的轻视心了。


(二)、与平等者换修竞争

把自己与平起平坐的仇人位置互换,观想对方对自己的竞争心态,在财产、名声等方方面面都要争个高下;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欺骗、造谣、巧取豪夺等,使自己获得利养、恭敬、赞叹,使他人远远地落在悲惨处境,自己沾沾自喜。

与他人互换后就会发现,利用凡夫厚自薄他的习气,这种竞争之心就是幸灾乐祸——期望对方长久落难,处处遭受苦难,时时受到他人嘲讽、侮辱,不被人帮助、被冷眼,甚至被千夫所指、鄙视、呵责等。体验这番蚀心灼骨的竞争痛苦后,就不难了知这些人面对自己的痛苦了。

仅仅观想都觉得如此痛苦难忍,那在现实生活中自然知道如何谦虚、忍让和包容。会体会到“亏损失败自取受,胜利利益奉献他”的伟大精神。自己会识破那种争强好胜心的丑恶面目,甚至想要立刻铲除。再回到现实生活的位置时就会对竞争者、与自己平起平坐的人生起悲悯,不会再斤斤计较、时时处处与他们为难。这种换位思考就是利他的修行方法。


(三)、与高者换修我慢

想消除我慢,就要与高者进行换位。观想:原来的自己——那个小职员,怎么这么卑微呢?像只小虫子一样,还不知天高地厚、想跟我一较高下。这时你会发现,原来产生傲慢也很痛苦。想到高者有什么样的美貌、才学、财富、出身等,看到卑微的人觉得他们蠢笨如牛、浅见如蛙、丑陋不堪。高者一直想要别人对自己乖乖地俯首称臣,对自己赞不绝口、歌功颂德,这种唯我独尊的感觉好似乐陶陶,但总在患得患失中徘徊,其实很痛苦。而且哪会有人永远站在山顶?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傲慢也挺苦的,这些大领导也不是那么轻松的。所以,自己更不能趾高气扬,更应断除傲慢心,并有一种互相理解的心,这就是自他交换的功德。

孔子曾说,什么是最高的学问呢?就是明白“恕”——如心,真正与自己的本心相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难忍的,自己感受到了痛苦,就不应希望别人也感受这种痛苦;不要把痛苦施加于人,要想怎样去保护他人的心。法王如意宝也说:“莫失己道,勿扰他心。”

再三串习自他交换菩提心,慢慢就会愿意帮助周围人及一切有情,愿他们都能离苦得乐。这些具体观修内容,如果自己实在做不到,认为自己经历得比较少、这种实际的换位观修不起来、感受生不起来,也可先发愿修持。《中观宝鬘论》云:“众罪成熟我,我乐予众生。”《入行论》的回向品云:“众生诸苦痛,愿悉报吾身,愿因菩萨德,众生享安乐。”经常念诵这样的发愿文,刹那中就能增长无量无边的功德福报。


    三、公案

(一)、世尊最初发菩提心

世尊在因地时,有一世成为地狱中拉马车的众生。他因看到同伴嗄马日巴被狱卒殴打、推搡的情形而发起一念善心,想到与其两个人都感受痛苦、不如让我独自承担。因这利他的清净善心,被狱卒打死后立刻转生天界。


(二)、匝哦之女

匝哦之女的故事比较长,主要讲述因为他不孝顺,曾经踢了母亲的头,后来感召到了铁轮地狱,头被铁轮所绞。他在感受如此难忍的、脑浆迸射的痛苦时想:世界上还有很多不孝子女做过殴打父母的颠倒行为,愿这一切痛苦都让我一个人感受。最后以这种清净善心也是转生到了天界。这种慈悲心就是解除自己痛苦的窍诀修法,就是利他。


(三)、无着菩萨与乞丐

无着菩萨曾修持自他相换法门,他当时是非常有名、人们赞不绝口的大德。寺庙附近有一个可怜的乞丐,患有麻风病,身上长满虱子。因为有传染的危险,害怕寺院把乞丐赶走,所以无着菩萨每天晚上才把自己的食物偷偷布施给乞丐。

有一天晚上乞丐不见了,无着菩萨到处寻找,发现他躲在一个角落里。询问原因,乞丐说:“每一个看到我的人都反感得想吐,觉得我满虱子很恶心,我的病还会传染,所以准备离开此地。”无着菩萨生起了极大的怜悯心,把乞丐带回自己的房间,给他各种好吃的,又给他一件新羊皮袄。乞丐的旧皮袄沾满虱子,如果丢弃就会被冻死,为了保护这些小虱子,无着菩萨就把皮衣穿在自己身上。

后来无着菩萨生病了,无法教学。弟子和法友们都很关心,有些人说:“您不要这么折磨自己,有一些福气、资具是可以享用的。”还有些人说:“您这样的悲心是不正确、无意义的,您看您现在都无法教学了。”又有些人说:“为了我们这些弟子,您不要糟蹋自己的身体,请您把这个皮袄丢掉吧。”但无着菩萨说:“过去我虚度了多次人身的机会,如今能利益他人,布施自己的身体,就算舍命也值得,我不会将这些小虱子丢掉的!”

他照顾了这些数以万计的小虱子十七天后,它们自然死亡,后来大师为它们超度,把它们的尸体做成小擦擦佛像,就像对待亲人一般对待这些生灵。这就是自他交换非常不可思议的一个例子。


(四)、法王如意宝代众生受苦

我们的传承上师法王如意宝每当看到有人打狗等旁生时,都会流着泪说:“这些众生无始以来都做过我们的母亲,由于恶业所感才转为旁生,它们已经这样悲惨可怜了,你们竟然还忍心打它,真不如打我。”甚至有一次因为生起了强烈的悲悯之情而示现生病。

有一次,一个叫根洛的喇嘛晚上熟睡时脚被毒蛇咬了两口,当时疼得从梦中惊醒,弹坐起来,蛇被吓跑了。他的脚肿得很厉害,疼痛难忍。第二天早上法王得知这件事后马上召集僧众为他念诵二十一度母赞、救脱蛇难的仪轨等很多经文。显现上都没有明显的效果,而根洛喇嘛的脚又肿又痛。第二天,根洛喇嘛醒来觉得脚不痛了,脚上的伤居然完全消失,没有留下丝毫痕迹。可大家发现法王的右脚肿得很高,正是在根洛喇嘛被蛇咬的位置,而且有一模一样被蛇咬过的痕迹。就这样,法王连续病了十五天。

这就是大成就者不可思议地将众生的毒伤转移到自己身上,代受众生苦的一种伟大示现。这不是凡夫能做到的,只有登地以上的圣者才能任意交换所有的行为和业力。利益众生确实要显现有一个消业的过程,就像法王感受十五天蛇咬的痛苦一样。但这并不是说所有人的恶业都可被高僧大德们所代替,毕竟因果不虚,各自造业就会成熟在各自身上。除了极特殊的因缘可遣除他人暂时的苦痛外,还是“自己修行自己了,各人吃饭各人饱”。经中云:“诸佛无法水冲罪,众苦亲手亦不除。”

佛陀救护众生的方法,就是让众生知道并如何修持解脱道;众生自己如理行持,最后必然以如是因现证解脱果的圆满境界。总之,要了解自他交换的真实含义及修法内容,目的就是要转变自己当下的自私执著的烦恼状态。


2.2.2.2认知自己的状态

古时,有一个美丽富饶的国家,国王和王后去世后留下一个年幼的王子。王子有统治国家的责任,但他只是一个小孩,大臣也特别无能。后来从别的国家来了一个自称是王子叔叔的人,说:“我会帮你治理国家,教你如何处世、治国的。”王子很高兴,想:既然是我的叔叔,就是我的至亲,我一定要跟他好好学,尊敬他,依靠他的方法来治国。

但这个叔叔诡计多端、动机不善并充满贪欲。小王子本性敦厚善良、仁慈聪明,经过这个邪恶叔叔的教导,也变得自私、腐败、堕落,开始赏罚不公、强暴妇女、凌辱人民、发动战争,造下种种祸端。

王国渐渐衰败,国民丧失了对国王的尊重,冲突纷纷涌现。最后人民联合其他国家来攻打国王,而国王没有一兵一卒,没人听他的。他不明白自己的行为如此颠倒和叔叔的教导是分不开的,他不知什么是善恶,什么是道德和不道德。

后来终于有了转机,王国来了一位圣者,开始集聚众人并且教导大家如何断恶行善。当时这个国家已陷入绝望,圣者带来救赎,人们都非常欢喜,接受圣者一两句教诲的人都觉得受益匪浅。

很快这个消息传入王宫,国王深受鼓舞。他掉下眼泪,全身毛发竖起,他想见到圣者,就安排侍者把圣者带入宫中,但圣者却说:“我没有国王,也没有臣民,我不需要去见任何人,无论到哪儿,我都很自在、安适,如果有谁想见我,就自己过来好了。”国王听后更加感动,觉得第一次有人对他说实话了,不再是阿谀奉承,于是亲自拜见圣者。

见到圣者的那一刹那,国王深受圣者无有骄奢本性的感动,叙述了他的困难、问题、煎熬等等。圣者告诉他:“这些都是你的错误行为导致的。”国王问:“这怎么能是错误的行为呢?是我最亲近的叔叔教我的啊。”圣者说:“即使他自称是你的叔叔,但他的见解颠倒、行为颠倒,仍然是堕落腐败、充满邪恶之人,跟随他只有犯下错误,感受你曾经业力的苦果。”

国王震惊了。当他真正明白圣者所开示的慈悲喜舍的道理后,仿佛惊鸿一瞥,见到了自己所有恶业果报,并对圣者生起了信心。回到王宫,他把叔叔赶出王宫。叔叔已经习惯了享乐的生活,经常利用各种伎俩和手段偷偷溜回王宫,国王就一次次派警卫把他赶走。

国王从此以圣者的教导来治理国家,平等对待每一个人,行仁爱、施善心、做善行。原来反对他的人都改变了心意,对他有了信心,臣民又开始忠诚地信服于他;原计划要攻打他的邻国也回心转意。他越行布施,来自四面八方的眷属就越多,王国日益兴盛和壮大起来。

国王是谁呢?就是自己的心。当心偏离了正法的轨道时,“我执”叔叔就出现。我执教心如何运转、生活和思维,教心如何生贪欲、做坏事、产生嗔恨,去做种种愚痴恶行。最后牺牲的是谁呢?还是自己的本性。

众生的本性被客尘障垢所染污,变成了牺牲品。圣人是谁呢?就是佛陀、上师。上师秉乘佛陀的教言为我们开示,让我们认知我执的本性,不再随它的误导去造恶业,避免感受恶业所带来的痛苦。

修习自他交换就是将我执和心的本性完全分离,派警卫——觉性看守。但我执还是常常会冲进来,就像叔叔会以各种方法回到王宫来享乐一样。自他交换的修法就是让我们了解心的本性和我执完全是两码事。我执一直在误导自己,我们没有学习菩提心的修法前,心一直被我执占据,感受它带来的种种苦痛。这时,佛陀、上师给我们传授了自他交换的法理,我们就要彻底赶走我执,让心跟随佛陀利他的教导,展现出自己原有的善良本性,平等慈悲对待每一个众生。

从此,不仅国王自己快乐,也不再受邻国的欺辱,不再受自己民众的造反之痛,国泰民安。这一切都来自于智慧的教导,这就是自他交换修法的意义,让我们认清当下的状态,而不再被我执束缚。


2.2.2.3修法步骤

自他交换的修法就是将一直贪著自己的心转向众生,将舍弃众生的心转向自己,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把一切目光放在众生身上,切身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和需求。要想真正修好自他交换有四个步骤。


第一步:思维自他平等,化解彼此分别。

不要想“你的利益”、“我的利益”,有分别是无法互助互利的。现在世间也经常讲“共赢”、“共利”,大家都清楚,发生战争、矛盾、对立时会两败俱伤。如何化解矛盾呢?就是不再有自他的界限和分别。

因明中说,众生是如何产生贪嗔心的?归根结底就是有自他的分判。在自己与他人之间划了界限,各人自扫门前雪。如果大家共同努力、互利互助,就会获得真正长久的利益。所以要把自己与众生的对立隔阂彻底解除。自他平等、没有分别时才能成就共赢互利的结果。所以,我们要修习七因果的窍诀及利他、胜解信等殊胜内容。

顶果钦哲仁波切以大圆满的窍诀引导修持解脱和禅定时说: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对一切有情要生起一种深刻的温暖、感性和慈悲。怎样做到这一点呢?要以母亲来观想。母亲曾经怎样赐予我们生命?她如何忍受怀孕的不适、分娩的疼痛;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她如何不遗余力地把一切好的给予我们,照顾我们;她随时准备为我们做任何牺牲,甚至把福祉留给后代子孙。一切众生都做过自己的母亲。思维这些内容后怎能不去报恩利他呢?

我们想象:一位孤独贫苦的老人,佝偻地走在路上,风吹过她苍白干枯的头发,满面皱纹,两行浊泪。当车经过,溅了她一身泥水,她步履蹒跚,来不及躲避……如果她就是自己今生或前世的母亲,会有什么感受?

有的人会说:太可怜了,我不愿让她这样!有的人会说:好心酸,好心痛!确实如此,谁都不希望自己的父母这样。世间上苦难的众生非常多,而这些可怜的有情并非与我们毫无关系,往昔他们都做过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而现在却沦落到如此可怜的境地。

人道尚且如此,如果堕入地狱,千生万死、万死千生,感受无法想象的痛苦;投生在饿鬼道,全身皮包骨头,喉如针眼、腹如山丘,一二十年连食物的名字都听不到;投生为旁生,经常受到猎人的追捕或其他众生的撕咬……想到这些,我们的心都会很痛,会发愿:愿众生不要再这么痛苦下去了!

众生因为不知佛法,迷蒙愚痴,一直被我执欺惑而行持种种颠倒行为,流转六道感受无量痛苦。想到这些,自己内心自然会生起慈悲。甚至很多道友会想要真实代受他们的痛苦。就像今生的母亲给予我们一切爱和美好,如果自己把母亲当成竞争对手,尔虞我诈、争名夺利,嫉妒陷害,无视轻蔑,那就像世人说的:这还是人吗?

这就是菩提心的引发次第,让我们真正了解、认识一切众生都是平等的,不应再有自他的设定和划分,就像有情都希望自己的家人朋友能获得快乐一样,我们应祈愿所有众生都能获得快乐。如果必须有一人感受痛苦,情愿自己感受。就像孩子生病时,母亲会悉心照料,而且想:是我病就好了,你病了比我自己病了还难受。

当过父母的人更容易观修,因为知道自己是怎样对待孩子的。你把这份执著平等缘一切有情,把众生都视为我所,这样就可修持自他交换菩提心了。何时把我爱执的对境变成一切众生、把执著对立全部化解,这种菩萨的发心、行为就修习圆满了。


第二步:思维我执的种种过患,从而对治串习。

怎样断除我执?我执带来一切不良的行为和痛苦,它就是罪魁祸首。没有我执,就像圣者菩萨一样洒脱自在,岂不快乐?没有执著和心机,一切反而简单、自然、快乐;如果一直有自我的烙印,很多事情都会变得复杂和扭曲,患得患失,害怕“我”吃亏上当,一直包裹着自我,最终变成“肿瘤”,扩散到全身,无可救药。

我们一直关心身体上的健康,但对心灵的肿瘤却往往熟视无睹,不肯割舍我执,似乎这是与生俱来的一部分。我执就是肿瘤,但愚痴的众生还不断为它提供养料,使之不断发展壮大,简直颠倒至极。

身体就是五蕴的假合,只不过自己把它执著为一个整体的“我”。就像炉神、灶神会把一个泥土集聚起来的炉灶执著为“我”,山神会把整座山,由石头、花草树木堆积起来的事物执著为“我”。要想想:是不是一切有情产生我执,都是如此不应、如此颠倒呢?


第三步:思维爱他的利益,生起爱他之心。

认知应断除我执后自然能遣除自他分判,生起利他、爱他之心。通过观修,我们知道爱护众生究竟会给自己带来利益。

当你爱护众生时就不会杀生,就不会有杀生的恶业;不偷盗,也不会有偷盗的恶业;布施、忍辱,就会感召布施、忍辱的善果;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也会得到众生的回报和帮助;对他人的成就由衷随喜而不是嫉妒嗔恨,这样自己也会时时欢喜自在。

当你爱别人时,你会从来不缺什么,反而增加更多的慈悲,获得更多世出世间的利益。佛陀早就认识到这点,放下对自我的爱执,由此证得圆满正等觉佛果;而我们还在一直拼命地围着我执打转,流转轮回,感受痛苦。

认识到关爱众生的意义后,还有没有人会颠倒地在我爱执的戏论中执持不放呢?要让心长久住于关爱众生、利益众生、爱他之中,不仅是这次学习要明白,更要把这种状态带入生活,让生活的时时处处都感受到佛法的利益,这就是生活佛教,要让自己在行住坐卧等一切威仪中受到自他交换菩提心的加持。

利他不是口号,也不是想当然,是要真正落实到行动,要切实去做对众生有益的事。这样才能巩固善心,长养悲愿,完成利他的善举,成就菩萨心行,圆满佛果。


第四步:思维自他相换的利益,修习自他相换。

修持自他交换就是把自己珍爱的对境和舍弃的对境进行交换。曾经被自己冷漠舍弃的众生,现在要爱执、在乎。要把自我放下,修持自他交换。赶走我执并非容易之事。众生都有保护自己的本能,一旦触及这种保护机制,我执就会制造各种障碍,会直接抗拒,间接推托,找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让自己继续心安理得地守卫自我的领土。

怎样对治呢?就要长期串习。在断除我执、思维利他的观念中调整。我们在生活中也能发现,越是在乎自己的人活得越不开心。人们常说“心地无私天地宽”,越能放下自我,拥有的越多,并不会失去什么。

要放下自我的爱执,彻底修持利他菩提心。放下自我并非从此不再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有的人很偏激,从此不再照顾自己的身体,不再关心自己的妻子儿女,不再照顾父母亲人等,这非常颠倒。你应该不再理会自我的种种诡计和要求,不再让我执有机可趁,不再向我执提供发展壮大的食粮。没有养份,久而久之,我执自然萎缩,不再兴风作浪。

一定要关心帮助一切众生,不仅座上修,座下也要付诸实践;不仅今天修,生生世世都要修。要不断地修持、摄持这种境界。这就是我们在思维知母、念恩、报恩后所引发的慈悲心,在慈悲心的基础上修持自他交换的菩提心。


2.2.2.4修法引导

自他交换的菩提心,用大圆满的窍诀引导也好,按数息观的窍诀修持也好,都要深刻地思维所有众生在轮回中永无止境地感受痛苦,反复观想众生的年迈体弱之苦、生病之苦,绝望贫困、忍受饥渴、感受眼盲耳聋等苦,以及成为自心的奴隶,被贪欲、嗔恨疯狂左右的痛苦。想到苦就要拔苦予乐、生起强烈的慈悲心并修持自他交换。此修法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禅修引导方法。

一开始,要把焦点放在自己最痛恨的敌人或曾经给自己带来最大麻烦伤害、自己最讨厌的人身上,这样才有效果。观想自己呼气时把快乐、生命力、功德、好运、健康、享受等一切美好,都以清净、明亮甘露般的气息带给对方;然后祈愿:愿这甘露流向我的敌人,完完全全送给我的敌人!观想对方收受了白色甘露,提供他所需要一切——如果他寿命短暂,就获得长寿;如果需要金钱,他就变成大富翁;如果他生病,就痊愈;如果他不快乐,就充满喜悦且载歌载舞……以观呼吸的方法让对方获得慈悲的利益。表面看只是呼吸的修法,但通过菩提心的力量,会给自己和众生带来利乐的。

吸气时观想:敌人的一切疾病、障蔽和心毒都以一个黑团的形式被自己吸入,由此对方完全解除所有的痛苦折磨;当自己把这些痛苦吸入体内后与空性交融,获得觉受,非常欢喜。不是想象自己变得黑浊、病痛甚至一命呜呼,而是以无我空性观摄持,融化掉所有的痛苦灾难。

有的人特别担心:我天天这样修自他交换会不会中毒?会不会过一段时间我就死掉了?如果你这么执著自我,说明根本不懂法义,没有真实修持,只是虚假、相似地修;最后会不会得病也不好说,因为自己一直这样暗示,以负面的心念“加持”自己。如果真正有利他、忘我心,以无我空性摄持,一切痛苦必定消于法界。

所有灾难痛苦的来源就是执著。没有执著,以智慧摄持,安住在空性境界,就不再痛苦。为什么圣者没有苦受?他会有吃喝拉撒等行为,也会有无欺的感受,但没有痛苦的执著,因为他证悟了空性。

总之,要不断地观想,把快乐赠予他人,把痛苦留给自己,直到这成为自己的第二个天性,说明已串习到量。阿弥陀佛的化身朗日塘巴尊者说:“亏损失败自取受,利益胜利奉献他。”他曾说:“我呼出的气息,没有做过一次凡俗的呼出,我于任何时中都没有离开过以出入吸修取舍的菩提心法。”由此,每一刹那的呼吸都成就了无量利益,积累了无量资粮,成为解脱、成就无上佛果的因缘。

我们专注呼吸时要真正去观想众生的疾病、违缘、业障、贪嗔痴、邪见等,全部化成黑色的气流、黑色的光,吸入自己的鼻孔,融入自己的身体;观想自己的安乐、健康、善良、财富、福报、慈悲、智慧、正见等所有功德,都化成白色的气流从鼻孔出,进入众生体内,或化光融入众生身体。就这样反复、坚持去修。

恰卡瓦格西曾经用这种修法治好了很多麻风病患者,麻风病曾是不治之症。依靠慈悲心的力量,他还把自己弟弟粗暴的性格变得柔和慈悲。历史上有无数的修行人遇到过身患绝症或精神忧郁的众生,就是教导他们修持自他交换菩提心法,让有情重获新生,心情变得喜悦开朗。我们每个人都应试一试,感受一下,如果你真正做到了,瞬间就会生起一种正能量,好像曾经一直执著自我的所有焦灼、难过和痛苦,一下子都不存在了。这种观修的方法不仅可座上修,何时何地都可修持。不断修持自他交换就可成熟相续中菩提心种子。

也可观想自己的心是一个明亮灿烂的光球,呼气时这个光球向四周发射白色光芒,把自己的快乐带给每一个众生;吸气时众生所有的痛苦、折磨、负面能量等以浓密黑光的形式朝自己而来,最后收摄于自己的心间,消失在明亮的光球中,不留一丝痕迹,彻底消除自他的一切痛苦。

也可观想自己化成一个如意宝,像蓝宝石那样湛蓝、光芒四射,比身体稍微大一点,位于一个尊胜幢的顶端,任何人向如意宝发愿祈求,如意宝都毫不费力地实现他的需求和愿望。

也可观想自己的身体化为无数并前往六道,立刻承担每一个众生所有的痛苦,并且把自己所有的快乐赠送有情。

也可观想自己的身体转化为衣服,供给所有寒冷的人;化成食物,供给所有饥饿的人;化成住所,供给无家可归的人。如《入行论》云:“欲床变作床,凡需仆从者,我愿成彼仆。”

有时观想自己正在呼唤以各种方式伤害众生的鬼魂,把自己的肉布施给他们吃、血布施给他们喝、骨头布施给他们啃咬、皮肤布施给他们穿。怀着这种慈悲,想象众生正沉醉在你供养布施的快乐中,由此菩提心滋生,并观想众生相续中也生起无伪的菩提心。

自他交换的窍诀很多很多。比如看到众生被杀,就观想被杀的是自己;看到众生被割头,就观想割的是自己的头……这就是修菩提心最好的方法,也是利他的精髓。

利他就是一种加持,有了这样的加持,不仅心情能变好,身体也会变好。《致命的情绪》一书中说,一个人如果发脾气,血液里就会产生毒素,注射到动物身上会使其死亡。想要生起平等无伪的慈悲心,就要平等对待一切众生,不要排斥任何一个有情。仲巴斯那坚格西问丹巴桑吉尊者:“请您开示一句教言,能概括所有的法要。”尊者说:“你希望怎样,其他众生也希望那样,你就如此修自他平等吧。”这就是佛法的精要。

我们要具体修持三种换位,了解菩提心的内容和要义,让心相续中真正生起坚定无伪的菩提心,断除我执的颠倒迷乱种子习气所带来的困惑染污。

  

  2.2.2.6参考资料

《华严经》云:“譬如旷野沙碛之中,有大树王,若根得水,枝叶花果,悉皆繁茂。生死旷野菩提树王,亦复如是,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花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花果。何以故?若诸菩萨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是故,菩提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

阿底峡尊者曾问藏地修行者:如何发菩提心?回答:按仪轨念诵就是发心。      尊者又问:未念之前如何修慈悲?结果无人能答。尊者感叹:不知如何修慈悲的菩萨,只有藏人。众人便请示尊者应当如何修。尊者答:必须从最初按次第进修。

朗日塘巴说:“霞婆瓦和我有十八种人方便和一种马方便。”人方便就是发大菩提心,任做何事都要利益有情。马方便者,即让菩提心未生不生,已生不得安住、不得增长的元凶——我爱执。所以,要对它尽力违害,对有情尽力饶益。十八种人方便指众多利益有情的方便,十八泛指量多,并不决定数量为十八。一种马方便单指我爱执,乃菩提心的违品。我们要尽量断除我爱执来修习菩提心。

有一次,大瑜伽师对善知识仲敦巴说:“我现在有如此‘风息平等转’等三摩地。”仲敦巴答:“你纵然修成了耳边打鼓都无法破坏的甚深三摩地,若无慈悲与菩提心,仍会生在昼夜后悔的地方。”

《普贤上师言教》也说:“如果离开了这一菩提心宝,那么无论见修的法多么高深莫测,也对获得圆满正等觉果位起不到任何帮助。生圆次第等一切密宗的修法如果以菩提心来摄持,就会成为即生获得圆满正等觉之因。但如果离开了菩提心,就与外道没有区别了。虽然外道中也有观修本尊、念诵咒语、观修风脉、取舍因果等众多修法,但就是因为他们不具备皈依与发心,所以无法从轮回中获得解脱。”

3.结尾

一定要时时处处修持、摄持菩提心法义,让自心真正完全断除我爱执,生起利他的境界。要时时处处都能引发菩提心的思维和意乐,使菩提心成为自己的本性,这样菩提心的利益就会和自己融合为无二无别。

修法结行时观想大乘三宝皈依境在自己前方,后方是具恩的一切如母有情,此修习静虑度、自他交换菩提心的功德回向众生,愿众生都能获得菩提心的功德利益,获得暂时的人天福报乃至究竟的安乐佛果。

修 行 次 第(璀璨日

01,打坐观修入门指南    答疑|打坐观修入门 

02,成熟法器1                   答疑|成熟法器(1) 

03,成熟法器2                 答疑|成熟法器(2) 

04,发心正行                   答疑|发心正行 

05,布施度          

06,持戒度                       答疑|持戒度 

07,安忍度                       答疑|安忍度 

08,精进度                       答疑|精进度 

09,静虑度                       答疑|静虑度 

10,自他交换                   答疑|自他相换 

11,观修人无我              答疑|观修人无我 

12,观修法无我              答疑|观修法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