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禅修 带来改变


——索达吉堪布2015.09.12第8次UC海外开示(2)


        禅修的方法当然是非常多的,按照藏传佛教,主要有寂止和胜观两个方面,这种方法在任何时候,任何的经论当中都会强调的。


        禅修的时候,我以前也讲过,我们的坐式非常重要,这种坐式叫毗卢七法坐式。在座的各位应该会懂得,主要是双足跏趺坐,双手等印,脊椎端直,颈部稍向前倾,直视前面的虚空,舌尖抵上颚,双肩放松往外展开。这就是毗卢七法坐式。(外面唱的歌很好听。刚才有一个孩子在哭,这种哭声,我的禅修境界中,把它看作是一种歌声。)我刚才讲的毗卢七法坐式,在座的各位,不管你有没有信仰,最好以这种坐式,这样你的禅修会成功的。


        禅修能让心安静下来,就像浑浊的水让它逐渐逐渐平静下来的时候,所有的这些浑浊部分会沉淀下去,这叫做是一种禅定。但是,这样的禅定,它也有一些世间的部分,比如说,我们的心什么念头都没有,但没有念头不一定是最高的一种境界。我们修行当中有明、乐、无念的一些觉受,但这些觉受实际上是不究竟的,一旦遇到一些因缘的时候,这种念头,包括贪嗔痴,会再次浮现。所以我们经常说,心仅仅是安住下来呢,只能暂时解决痛苦,但从根本上还没有解决痛苦。


        刚才讲到的叫做是寂止。就是心一种无缘的状态,没有任何执著,这也是一种禅修。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当中,还有一种叫做是有相的寂止。所谓的有相寂止呢,比如说观佛像,汉传佛教的《观佛三昧海经》当中,专门从佛陀的所有相好——三十二相、八十随好,一个一个观想,到最后,佛陀站着的形象也会观想,佛陀坐着的形象也会观想。


       我们藏传佛教当中,对释迦牟尼佛的观修方法,也经常在自己的前面观想一个金光闪闪的、非常庄严的,就像我今天给大家看的这么一个释迦牟尼佛的像——这个像应该是非常地庄严。我们在禅修的时候,刚开始的时候就经常眼睛盯着这个佛陀,自己心里面观想。到一定的时候,不管前面有没有佛像、唐卡,你自己的心也一定会观想。有时候呢,也可以观想佛陀的身体发出光,融入自己的身体,自己的这些烦恼、负面的情绪都得以消除。这种观想方法,无论是藏传佛教、汉传佛教都可以叫做是一种寂止。而且它的功德非常大,但是今天因为时间关系,我不在这里叙述。


       当然,佛教徒可以这样观想,即使非佛教徒,如果这样观想佛像的话,也会对你的生活带来一种契机,带来一种快乐,根本不会因为你不是佛教徒而对你有一种排斥或者不加持,不会有这种现象。所以,我的建议呢,愿意控制自己的烦恼、压伏自己痛苦的这些人,你经常看着这样的佛像的话,对你一定会有非常多的意义和快乐。


(我曾经也是在法王面前当过很多年的翻译,当翻译有时候也有很多的困难。有时候别人说我翻译得不好,有时候说我翻译得好。听到说我翻译好的时候,我高兴;听到说我翻译不好的时候,很不开心。我到新加坡的时候,他们说翻译得很不错,然后有一次到台湾的时候,有些说我翻译得不好。所以翻译也是挑战性比较强的,不管怎么样,我以前一直很努力地做过!所以我们以后在汉语、藏语、英语……不同民族和不同国家语言的翻译过程当中,大家一定要有一种学习的机会。像我的话,我本来想用各种各样众生的语言来讲经说法,现在也正在发愿。)


       我刚才讲到寂止。有相的寂止——观佛,无相的寂止——我们的心安住于一种非常平静的、没有任何执著的状态当中,这就是现在社会上各种学校也提倡的所谓的禅修。但是这种禅修呢,从究竟来看,也并不是很完美的,因为一旦因缘具足,外缘出现的时候,它还会产生各种烦恼。在这个时候,我们要懂得,禅修的心,它的本来的面目。也就是说,它是有眼耳鼻舌身等等这样的五根识吗?还是它也是自己拥有的一种本体存在?或者说,我们这样的心识在外在的山河大地上,还是在自己的肩膀,或者身体上上下下的任何一个部位上?通过这样详详细细去观察的时候,其实我们的意识也好,外在的事物也好,到最后全部都是苦、空、无我的状态。


       苦、空、无我,实际上是真正的万法的本来实相,一旦我们通达了这样的境界的时候,这叫做是所谓的胜观,这种智慧,它彻底断除我们的贪嗔痴这些烦恼。就像是浑浊的这种水的污染,全部去完了以后,那这个水始终都是清澈的、干净的、清净的。同样的道理,我们心里的各种污染通过无我的智慧来去除的话,这就是最究竟的禅定,也就是说,寂止和胜观双运,或者说是明空无二,明是指的胜观,空就是寂止,这样的一种境界。这是我们佛教当中才提出的,其他的宗教和世间禅修当中不一定找得到。


        我们在禅修过程当中,一定要对禅修法门有兴趣、有欢喜心,有了这样的欢喜心,自己在实际的修行当中,会投入,会去参与。在座的各位,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烦恼、情绪、痛苦……这些的确依靠禅定能解决。我记得今天早上也发过一个微博(我不是特意发的):草木不生的荒地,通过开垦,可以变成生机勃勃的田野;浮躁沮丧的情绪,通过禅修,可以变成淡定柔和的心境。我自己认为,不管是什么身份的人,情绪都非常可怕,有时看到这人本身很好的,但嗔恨心上来的时候,这种愤怒、恐怖,就谁也无法阻挡,自己也不相信自己。所以这就需要一种长期的修学才可以对治、才可以根除。


        如果我们去修行,应该每个人都会得到一定的收获。我以前看到过,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有些科学家,专门做过这样的一个调查和培训:五六岁的幼儿园的孩子,在经过八个星期,接近两个月当中,每天做一两次三次禅修,每一次大概20分钟。他们禅修培训的内容,主要是感恩、关爱、合作等等这些话题。刚开始这些孩子还没有正式培训之前,让他把一些贴纸分给周围的孩子的时候,他会把这些贴纸给自己关系好的朋友,而不会给其他的一些不熟悉的或者关系不好的孩子。通过八个星期、两个月的培训以后,最后这些孩子们的心已经调柔,通过禅修,他完全能够得到一种平和,后来这些贴纸让他们分的时候,他会一视同仁的,根本不会因为关系好而分给谁。所以,这是非常简单的事情。这是幼儿园的孩子,但从小如果在短短的时间当中去培训、训练禅修的话,到最后心也会得到调柔。我想今天在座的各位都是大人,五六岁的孩子恐怕是没有的——刚才有一个,哭了,就走了——我们大人的话,确实经过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这样去培训的话,短短的时间当中,通过你的修炼,一定会转变你原来的心态。


        我们这次也是因缘比较殊胜。我们佛学院每年都有大概两个礼拜的闭关的一种禅修,可能是在下个月。而我们汉学院这边,也提倡从昨天9月10号开始,就参加百日禅修的活动。好几千人,包括学院内部的、学院外面的,这个期间,上等的修行者一天四座的禅修,中等的一天两座,即使下等的,每天都要观佛像、念咒语1万遍以上等等,大多数修《大圆满心性休息》,还有观修本师释迦牟尼佛,等等诸如此类的修行。我今天在这里也是恭敬地合掌,呼吁大家,你们有时间也尽量地参与。从我们佛教的功德的角度讲,如果你从昨天开始算,到12月18号之前,像《普贤行愿品》这些愿文哪怕是每天念一遍,过了100天的时候,你的功德有100种不同的法。禅修也是这样的,即使你一天只能坐一座的话,过了100天以后,我相信你的心态也会有百倍的转变。


        最后,我在这里想讲一下,在座的各位如果按照佛教的这种方法禅修的话,能解决自己的人生问题、家庭问题,乃至社会和国际问题。通过禅修,心里得到安静的时候,那么以贪婪而造成的各种环保和社会的一些大的灾难也可以解决,以嗔恨导致的战争和难民问题也可以解决,以痴心导致的世间的各种压力和痛苦也可以解决。所以,我想每一个人如果要在这个世间当中过得很快乐、很自在的话,一定要长期地禅修。包括早上起来的时候5到10分钟之间的禅修,白天休息、工作的时候,甚至坐车、开车,以及跟朋友聊天的时候,经常观自己的心,掌握自己的心态。那这样的话,虽然我们处在非常肮脏和复杂的这样的世界当中,但是就像莲花出淤泥而不染一样,我们每个人过的生活会更加有意义。更重要的,有禅修境界的人,家人之间不会吵架,朋友之间也不会争斗。


        我也希望,听了今天的开示之后,你能不能至少在100天之内控制自己的情绪,以前爱跟家人朋友吵架的人,尽量减少;以前不爱吵架的人,尽量不吵架、不发生冲突、不发生暴力等互相的一些冲击。这样以后呢,我们的生活会过得非常美满,对整个世界来讲,会营造更美好的一个家园。


        谢谢大家!尤其是你们在今天星期六的时候,抽出最宝贵的一些时间来听受佛教禅修,我也非常希望你们每一个人在生活当中得到切实的利益。噶真切(谢谢)!


主持人:

非常感谢仁波切有关佛教禅修的窍诀性开示!

佛教认为任何人通过寂止和胜观的禅修都能够获得一定程度的宁静和觉知,而唯一需要我们铭记于心的就是持之以恒。

曾经有人问佛陀:你通过禅修收获了什么?佛陀说:什么也没有。但是佛陀接着说:我放下了愤怒、焦虑、沮丧以及对生老病死的恐惧。

最后,感谢各位的聆听,让我们将所有的功德,以《愿海精髓》印持,回向一切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