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进使你强大 答疑.mp3

让自己成为superman——精进使你强大 

  前言

实修菩提心是真正传统、如理如法的修行人应了解学习的内容。不仅是希求解脱道,即便没有信仰、暂时不了知佛法的真实利益,只想通过禅修让心得到安静、减轻烦恼分别,不再被种种欲望、无常变化、紧张压力所束缚,真正得到放松,都可通过菩提心的禅修获得帮助和利益。

禅修能让我们把控情绪,改变被束缚的状态,不再产生被迫和抵抗的情绪,把生活主动化。

如何让自己成为superman?精进,它能让你强大起来。精进是六度之一,世出世间有很多种精进,什么样的精进能让自己变成超人、跟解脱挂钩、能自由并强大呢?

文学家说“打开文学殿堂之门的钥匙就是勤奋”;科学家说“勤奋能使人聪明”;政治家说“勤奋是实现理想的基石”。时时处处,如果没有勤奋,终将一事无成。王羲之是东晋有名的书法家,他每天坚持练字,练完后就在池塘里洗笔,日复一日,最后竟把池水染成了墨色,于是人们称之为“墨池”。天才不仅来自前世的天赋,也来自勤奋。爱迪生一生有1000多项发明,他为了寻找合适的灯丝材料,阅读了大量资料,光笔记就有四万多页,试过几千种物质,做了几万次实验。居里夫人历经12年的实验,不怕挫折失败,从几十吨的矿物质中提取出了0.1克的镭。

古往今来,勤奋成了人们通往成功的必要途径,也是每个人最应具备的一种良好品格。世人说,唯有勤奋才能创造事业的成功和辉煌。《月灯三昧经》中讲到了精进无懈怠的十种利益,以及精进能创造的十大功德。

精进的利益非常大。本课希望通过禅修的力量激发大家精进的潜能,使大家能安住在正精进中实践修行,最终得到真实的利益。

  精进不仅要从理论上了解,更重要的是实际修持。《妙法莲华经》云:“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我们能静坐下来,使身心安泰、自性圆明就可脱离尘劳、了脱生死。一须臾就是刹那间,当疲惫的心能刹那间安住下来,也许就能明心见性。所以,这种安住是禅修的提升,让心能安住在明清的状态中,从而变得无比强大。《楞严经》中阿难尊者讲说“不历僧祇获法身”。如何不用经过百千万劫的苦修就获得法身成就呢?需要禅修。

平时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好像有种种压力让人喘不过气来。有时大家开玩笑说:看看大家的学修情况,似乎压力比较大的人更容易生起出离心,容易坚持修行、获得觉悟。

有时自己因为习惯放逸养成了各种不良习气,就像温水煮青蛙,不知不觉中丧失修持正法的能力。这些负面情况都叫懈怠。懈怠不是指没有动,我们要面对的懈怠不仅是无意义或懒散的状况,更重要的是面对无始以来自己的恶劣习气。怎样从无尽的诱惑中摆脱出来?凡夫特别习惯懒惰,能摆脱者就是大精进菩萨。

麦彭仁波切说,无始以来众生再再地放逸堕落,所以不用再劝告大家放松,应劝请精进。有些人喜欢吃吃喝喝,到处寻找美食;有些人喜欢游山玩水,不会思考人生的意义;有些人喜欢财富,想方设法、一门心思地赚钱,掉进欲望的无底洞,四处奔波、劳碌至今却一无所成;有些人喜欢赌博,不顾一切地流连赌场,最终倾家荡产。这些人看起来很忙碌、很辛苦,但他们所行持的都属于轮回的习气,全部是懈怠!

有时自己因为腿痛,不愿意盘腿打坐,心想:算了吧,法师说了修行在于心,我就不要勉强自己了。习性就像地心引力,具有很强大的力量,把我们牢牢地吸在地面。凡夫为什么不能像佛菩萨一样自由往诣十方刹土呢?因为被烦恼执著牢牢地束缚住了。凡夫为什么会被不良习性牵制?内在惰性使然。

要战胜惰性就要勇猛精进,要以禅定的善巧方便去成就精进并持之以恒。以禅修精进的方法可让我们摆脱一切无能,实现自我价值,成为真正的Superman。

要对自己生起的不善进行制止,对尚未产生的不良习惯进行防范,对已经修行的善行继续坚持努力,对尚未生起的善行积极启动。这就是“已生恶令断除,未生恶令不生,已生善令增长,未生善令生起”——三十七菩提分法中的四正勤。

要真正了解精进的价值和意义。人生在世,贫穷者为衣食忙碌奔波,富者贪婪纵欲不得出离,所以要学会乌龟脱险的方法。乌龟要避免海狗咬食,该怎么做呢?把头、四肢、尾巴全部缩进壳里。海狗咬不着,围着乌龟半天白费功夫,最终只能弃它而去。同样,我们要想脱离一切欲望、烦乱和痛苦,就要知道这些危害,收摄六根,通过禅定放松身心,静心思考觉悟的方法,体会真理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

古人云:“百年三万六千日,不放身心静片时。”众生无量劫中流转生死,只因不肯放下、清静学修正法,最终感受无量无边的痛苦、不得解脱。如果自己能安住下来,止息妄念,思考精进的意义,就会发现其实每个人都有无穷大的力量,心力很强的人,无所不能。


1.前行

首先在菩提心的摄持下,顶礼诸佛菩萨、上师三宝,祈祷加持自己能如理如法地学修法义。

入座时要观察自己的坐姿。如果真正按照毗卢七法去坐,就会有不一样的效果。就像糖,无论别人说什么味道,总是别人的感觉;只有自己品尝,才能明白到底是什么味道。

从很多人问的问题中可以发现,实修的人不是很多,很希望以后大家都能真正感受后来提问。比如:自己打坐了半个小时,思维安忍、精进时心里是什么状态?或者打坐时身体有哪些不适等等,都很好。这证明你确实去做了,做才是得到,这是亘古不坏的真理。

每一座都有前行、正行和结行。前行又有前行的前行和前行的正体两部分。前行的前行已多次讲过,比如入座前的准备、环境的布置,要远离外缘、关闭手机等,自己都要安排好。入座时要发一个誓愿:一定要圆满此座的修法、不被各种散乱所转,这样才能感受到禅修的利益。


  1.1身要:毗卢七法

禅修最好是毗卢七法的坐式;实在做不到,能内心安止也可以。最好还是要做到,因为它跟气脉明点的运行有很多关联。比如双足跏趺时左右踝骨压住腹股沟,会自然生起暖相;手指结定印能将气脉收摄于中脉;脊椎竖直,像铜钱一样一个一个叠加,可让身体保持平衡,不起病症,否则身体前倾会压到肝脏,后仰会引起心脏的风病,左右歪斜会导致肾痛,只有身体端正才不会有各种病象。

有些人说,自己这样做会流口水、打呼噜、出虚汗等,其实很多情况往往是坐姿不正、身体四大不调导致的。只要按照正确的方式去调节,慢慢就会感到轻松,一些病症自然消失。

颈部应像铁钩般微曲,目的是压下行的气,由此才能持住心。用喉结去压睡眠脉就不容易产生各种分别,比如我们仰着头时容易产生较多想法,这时就稍微前倾;眼睛要自然放松,垂视鼻尖,不散于外境;舌顶上腭能使咽喉不干;嘴唇和牙齿正常放松而住即可。让身体像一个松下来的大口袋,从头皮到脸、脖颈、脊椎、腰部、臀部、腿部直至双足,都自然放松。这样气自然入于脉处,脉入于身处,能持住心,这是毗卢七法非常重要的意义。

以毗卢七法而安坐时,身体就像一个城市,脉络就像道路,气就像马,心识就像跛脚之人。如果好好运行,密门就被遮止,如同人和马能被管制,人走人行道,马走马路,互不紊乱,各自有所安住,不容易产生冲撞和各种病症。


1.2意要:上师瑜伽

身要毗卢七法,语要排垢气,现在进行意要——上师瑜伽的祈祷和正式思维的内容。

观想自己前方虚空中明现庄严狮子宝座,上面坐着本体是具德大恩上师、外显为释迦牟尼佛的相好庄严。佛陀身色金澄、着比丘三衣,右手结触地印,左手持钵,钵中装满甘露,结金刚跏趺坐,普放光芒遍照有情,具足身口意功德事业一切功德圆满的境界。

佛陀以慈悲之眼垂视我等众生,并以圆满功德在十方刹土中利益无量有情;周遭环绕无量无边的菩萨海众及一切清净传承的具相上师——为大乘僧宝;在诸佛菩萨及祖师心中,皆具足灭道二谛——为大乘法宝,由此具足佛法僧三宝的皈依境。

大家也可思维宁玛巴传承的皈依境或自己有信心的皈依境来摄持修法。如果是非佛教徒,暂时对释迦牟尼佛没有多少认知、还不具足信心,那可以思维此时无有任何违缘魔障。

观想自己的后方是父母和六亲眷属及一切众生,这包含了苦谛和集谛。由此,我们希求从三宝处获得加持,并发愿祈祷佛菩萨加持,自己能利用暇满难得的人身圆满自他二利的修行,并念诵:

虚空界中遍满虚空者,上师本尊空行诸会众,

诸佛正法以及圣僧前,我与六道众生敬皈依。

我与无边诸有情,本来即是正觉尊,

了悟如是之自性,即发殊胜菩提心。

  2.正行

  2.1概述

《佛子行》云:“唯成自利小乘士,勤如扑灭燃头火,饶益众生功德源,具足精进佛子行。”精进非常重要,是一切白法的根本。初期我们在寻求善时要靠精进,中间坚持善时要靠精进,最后完成善时要靠精进,没有精进则一事无成。六度归摄于三学,而精进并行于每一学中,是“此有故彼有,此灭故彼灭”的缘起之理。

有了精进就会有结果,努力了自然会获得丰硕的果实,这就是精进的作用。勤奋可以给你带来好运;没有勤奋、等天上掉馅饼,简直是痴心妄想。爱因斯坦说,人们把成功归于天才,其实天才只是刻苦成就而已。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似乎成功都离不开一个“苦”字,其实是信念的差别。有信仰的人认为苦行也是正修行,能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趋入善法的行列,获得一切安乐和福德,所以精进会成为人们所渴求的、赞叹的。

华智仁波切在本论中告诉我们,修行精进要断除三种懒惰;要具足无常的鞭策、要想到法喜、要提高心力,具足这三点窍诀;具备六要素,这样自然成就精进波罗蜜多,显露如来藏的全分境界。


  2.2思维精进的定义

  2.2.1精进的本体

如果不了知精进正确的定义,可能忙活到最后不是精进而是懈怠。比如,有的人勤于杀生、偷盗、邪淫,这不是精进。精进要断恶行善,所缘必须是善法。凡是好乐行善利他的身口意行为都可称为精进,就像有的人虽然坐在那里,但内心一直在思考正法的意义,也是精进。释迦牟尼佛曾在尼连禅河畔禅定六年,是大精进者,因为他没有执著,在相应真理、万法的本性或宇宙的实相;有的人从早忙到晚,但烦恼心很重,没有一刻安住于正念,这就不是精进。

龙树菩萨说“意主意先行”,一切行为都在于意,精进就是必须要有善心,要有好乐行善、正知正念才能把握一切言行。修完了安忍,更要精进,“若无风不动,无勤福不生”,以精进才能证菩提。


  2.2.2精进的功德

实际上有了精进,信、进、念、定、慧五根就都有了。月称论师说:“功德皆随精进行,福慧二种资粮因。”一个人再笨,只要精进,很快可获得成就。就像龟兔赛跑,兔子虽然有先天的优势和能力,但因懈怠,以失败而告终。很多事情的成败都取决于自己是否精进行持,而精进也来自于一个人的认知度。

认知到了一定高度,无需他人劝请,自己就非常努力;反之,即使旁人磨破了嘴皮子,自己也无法坚持下去。所以,首先要以观察修的方式提高认知度。

弥勒菩萨在《大乘经庄严论》中说:“善法资粮中,精进乃最胜。”《摄集经》云:“精进不灭百法德,获得无边佛慧藏。”精进可成就解脱及世出世间的一切利益。  

曾经有一位为海比丘,本想化缘,结果误入了阿育王所建的“人间地狱”,被刽子手所擒,欲行死刑。他虽不怕死,但想自己修道未成就断送性命,非常可惜。他跟刽子手讨价还价,最后刽子手应允宽限七日再让他死。比丘废寝忘食地精进修持,但还是没开悟,最后看到一个妇女被判处死刑时顿感人生无常、四大无我,突然证得阿罗汉果。这就是精进的力量。精进往往在于一念感悟,也许一念就能证悟心的本性。

为什么现在很多人都去学成功学?因为想找到一个人生的突破口,觉得自己可以更上一层楼。人人都有无限的潜能,一个人可以从早到晚做几千个俯卧撑,很多人都有挑战极限的经历,而这一切通过精进就能实现。我们也可以把精进理解成一种努力,趋向善的、利他的、无恶的努力,没有贪嗔痴的努力则是最上等的精进。


  2.3思维精进的违品——懈怠的过患

要行持精进就要了知其违品。就像我们行路时,如果不绕开荆棘丛就走不过去,甚至受伤。要种庄稼就必须铲除杂草,否则无法获得丰收。同样,要除掉精进的违品——懈怠、懒惰。


  2.3.1懒惰的本性

《毗婆沙论》中讲,懒惰的本性就是愚痴,是障碍善法的心。懒惰和精进互为反义,不可能并存。


  2.3.2断除三种懒惰

    懒惰分三种:同恶懒惰、耽着恶事懒惰、自轻凌懒惰。

一、同恶懒惰指特别拖延、消极。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最终只能万事成蹉跎。不能善加把握善妙的因缘,总往后拖,最后行善会变得无有力量、漫不经心、可有可无,跟行恶看似无别。

二、耽着恶事懒惰指本身处于恶法中,不缘善法也不好乐行善。即便没有做非法行,但所作所为与解脱道没关系,是伪善、得不到真正利益,以这种懈怠只会浪费光阴。

三、自轻凌懒惰指自己给自己制造障碍,总怀疑自己能力不够。国外有位哲学家说:“我能行,因为我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世间有公司的座右铭就是“你不想改变这个事情就滚回去吧”。如果没有改变自己的想法,总怀疑自己的能力,最终会一事无成。有的人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甚至好好吃饭的能力都没有。不要成为这样的行尸走肉,要有力量、有激情。

要知道,只要产生三种懈怠中的一种,对善法就会不乐行,就不能增长善法功德境界。这会成为违缘,势必要断除。


  2.4思维精进的种类

同样精进也三种:披甲精进、摄善法精进和饶益有情精进。


  2.4.1披甲精进

披甲精进指有一种披上铠甲般的勇悍猛利之心。不仅为利益众生,即使为了自己出离轮回苦海或完成某件事,也必须有一种勇猛、觉醒的力量。

有的人说:我一定要努力,每天早上要五点起来,好好修法。如果没有勇悍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就像跑一千米,最开始要有一种爆发力,中间要持之以恒,最后进行冲刺。

一切成功都来自于像披上铠甲去战斗般的决心。决心的力量很强大,就像如果每天摄持睡眠四想,告诉自己明天一定早早起来修法,那第二天到了那个时间就会醒过来;如果想我明天没什么事、应该放松一下,第二天一睁眼可能已经十点了。这就是心的力量。


  2.4.2摄善法精进

所缘一定是善法、解脱法,不能做邪法、恶法。我们要发愿:希望我在造恶业方面没什么能力,即便造了也不要成功;希望我在造善业方面具足能力。有的人的确有很重的世间颠倒习气,曾经有个人说:我骂人都不用打草稿,但讲考时即便打了草稿也讲不出来。这就是串习的力量,现在要扭转过来。不单要有发心,而且要以行为去改变。

摄善法精进中最好具备三种特质:净信三宝、悲悯众生、于菩萨道精进,这样才能成就正精进。


  2.4.3饶益有情精进

饶益有情精进指不仅自己修善,还要帮助别人。比如对自己的事可能会稍微懈怠,但帮助别人时,对方是很希求事情圆满的,你就要更加努力去做,要为这件事付出更多。这就是利他的菩萨勇士,是无畏的、无与伦比的饶益有情精进,这种精进其实是大乘菩萨所摄持的。

这三种精进具足其一,就可承办暂时和究竟的自利利他。如果三种圆满具足,就可迅速成就自利利他。


  2.5思维发起精进的方便——破除懈怠

要具足三种精进,要断除三种违缘,如何断呢?知彼知己才能百战不殆。

首先要对三种懈怠细致剖析,了解其弱点,然后攻其弱处,一网打尽。

同恶懒惰和耽着恶事懒惰都属于放逸,自轻凌懒惰是觉得自己没有能力而想要放弃。这些懒惰都会使自己不想趋入善法。


  2.5.1如何破除拖延的懈怠

怎样远离拖延?要思维无常。上师曾说,我们应像古德一样挂个大大的“死”在家中。

从前,有一位富人为了家族永远幸福,请仙崖禅师写些祝福语,并打算作为传家宝代代传下去。仙崖禅师展开一大张好纸,写道:“父死,子死,孙死。”富人看了发起火来,说:“我是请你写些祝福我家世代幸福的话啊!你怎么开这种玩笑?”

“我没有开玩笑。”仙崖禅师不慌不忙地说。

富人急了,问:“那你到底是什么意思?”

“如果你的儿子在你前面死,你将悲痛欲绝。如果你的孙子在你儿子前面死,那你和你的儿子都将悲痛欲绝。如果你家的人一代一代照我所写的次序死,那就叫做享尽天年。我认为这是真正的幸福。”

这就是人生的哲理。我们已获得暇满人身,有能力行持善法,但死亡随时会降临,命终时自己有没有把握往生善趣呢?如果没有,就要赶紧修行。即便不会突然离世,现在不修法,等到年老,精力衰微也修不下去,那来世自己会是什么样的身份也无法预料。

当念无常,如救头燃,要有紧迫感。有些人没遇到考验就很难生起紧迫感。人们总想对抗无常,比如脸上长了皱纹就想拉皮,但这是衰老的正常现象,谁也无法阻止。所以要抓住修持善法因缘具足的阶段,迅速圆满功德,在短暂的人生中精进地修行。

总之,断除同恶懒惰要认识因、思维今生无常、后世痛苦,然后以加行修持。以人生的舟筏能渡越轮回大海,失此船筏后再想得到则非常困难,所以一定要抓紧当下,努力精进地修行。

无常是永恒不变的真理。无常是常性,就是万法的本性。如果没有通过佛陀所觉悟的真理认知到这点,最终必定会痛苦不已。如果能够真正接受(无常),就不会有痛苦。

人生必定有生老病死。很多念佛很久、有正知正见的修行人,到老病死时始终自在、快乐,因为他知道这是生命的必然。如果能以此了业,会有一种感恩、欢喜,不会排斥、痛苦,而是欢喜接纳,这也是胸有成竹的修行人。


  2.5.2如何破除贪著恶事、俗事的懈怠

凡夫都有习气,这些习气会让自己安逸享受或贪著世俗生活,不见轮回的种种过患,觉得离开这些就很难生存下去,那何谈修行?

很多人的想法是先成办一些世间利益、再成办出世间利益;先看眼前,眼前都吃不饱何谈精神解脱?这也正常,但一定要认识到恶事、俗事的过患,不要为此浪费太多光阴。

有些事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比如三餐,虽然吃饭不是直接跟解脱道挂钩,但能不吃饭吗?不吃就会饿死。但如何让吃饭变得有意义?要用善巧方便。佛陀告诉我们把饭当药想:在做三餐其实是在加工药,吃饭犹如吃药,是为了让自己的身体不至于羸弱、生病,可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去修持正法。这就是观念的转变。做每一件事时是欢喜而不是排斥,是积极而不是消极,这是觉悟的力量、法的加持、善的能量。

家庭、生活和工作中的有些事情是必须要做的,是世间应行之事,但自己做这些事时要以正念摄持。有的人学佛一段时间后想再去做这些事就变成耽着恶事、俗事了,所以家庭也不管了,工作也不好好做,自己也懒得梳理打扮——不用说别人见到你时会对佛法生邪见,你自己真的喜欢这种状态吗?没有喜乐的状态怎么去修行呢?修行应该是欢愉喜乐的,乐于善法是“乐”,不是痛苦。

往往很多人认为出世间的修行是痛苦,其实以真正精进摄持,修行就是一种乐的状态,不是苦。修行的关键是转变思想。哪怕看似散乱、与人闲聊,但其中你能运用佛法的智慧,能转变别人心中的矛盾、苦涩、极端的感情,让人感觉跟你在一起充满了正能量、很轻松愉悦,不是被禁锢、难受的状态,这就是一个精进的修行人。

所以讲到断除恶事俗事的懈怠时要明白,追逐世间法没有必要,但必须要行持符合身份的本分之事,要以合理的状态去积极应对生活中的一切境遇。

千万不能因为自己学佛,从每天做三道菜变成只做一道菜,甚至连菜都不做、天天吃咸菜,那样不仅自己的身体受不了,家人也无法接受,自己很难达到愉悦的修行状态,周围人也会因你变得苦闷。没有自乐也没有令他人快乐,这样是修不成佛法的。一定要掌握好分寸,有自知之明,不能过分随顺世俗颠倒习气和贪嗔痴,要以佛法的智慧把握现在的应行和未来的善法,直至解脱。


  2.5.3如何破除心极怯弱、不思精进的懈怠

    非佛教徒一开始往往很少有自轻凌懒惰,但学佛一段时间后,搞不清楚什么是谦虚、什么是自轻凌懒惰。有些人自认为谦虚,其实是落入了自轻凌懒惰的歧途,这时要善加辨别。

自轻凌指自己在修行善法时没有力量、没有力度、总打退堂鼓。自轻凌懒惰并不是谦虚,谦虚的是积极行善法,不属于懈怠的恶法。有人总觉得“我不行,我无能为力”,其实只要自己想做,是可以的。没有天生的佛陀和圣者,他们都是从凡夫修成的,大家都是一步一个脚印修上来的。

为什么要自己打击自己的积极性,耽误修行善法、解脱成就呢?没有任何必要,太傻啦!《入行论》云:“故应除疲厌,驾驭觉心驹,从乐趋胜乐,智者宁退怯?”千万不要怯懦,不要在修行善法时产生退缩却在俗事中勇往直前。

不是解脱安乐就是痛苦流转轮回,如果对解脱怯懦,必然沉溺轮回。轮回到处是痛苦,苦是人生的特质或本性,为什么要甘于受苦呢?应希求快乐,要断除自轻凌。只要自己一点点努力,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行,永不回头,就像乌龟一样慢慢地爬,乌龟从未说“我不敢跟兔子赛跑,我一定会输”,早晚有一天会获得成功。

总之,要以无常鞭笞自己精进,以法喜断除懒惰,以提高心力对治自轻凌的懈怠,这才是修行人应有的作为。


2.6具足生起精进的顺缘

2.6.1修学四力

我们可以把四力比喻成车的四个轮子,这四力分别是什么呢?

  一、胜解力:是一种欲求、希求心,有欢喜、好乐、向往心才能特别努力地行持善法,也叫信解力。《入行论》中讲解信力的内容比较多,讲了没有信解的过患、信解的功德、生起信解的方法等,主要是为了培养我们积极行持善法的愉悦感。

比如很多家长会培养小孩子的兴趣爱好。有的父母觉得弹钢琴会很有前途,今后会成为人上人,就拼命地让孩子学钢琴。但孩子特别厌烦学钢琴,看到五线谱就想吐,这样能学出来吗?很被迫、很无奈,这样心理都容易出问题。

如果按照孩子自己的意愿和兴趣爱好去培养,再善加引导鼓励,今后孩子就容易变成很优秀的人。每个人往昔的因缘、习惯和爱好不一样,要培养自己缘善的希求心、爱好心,要对善法有愉悦感。其实不管什么人,帮助利益了别人都会觉得非常欢喜、坦荡,内心那份愉悦轻松是刺激物质感官而获得的快乐无法比拟的。要知道善的力量、善的加持,对善有希求和信解。

  二、坚固力:指要有一种自信,不退、持之以恒,有坚持的耐力。如果不坚持,事情就会半途而废、虎头蛇尾,没有好的结果。所以有三种慢——事业慢、功能慢和烦恼慢,分别对应业之自信、力之自信和灭惑之自信。

1、事业慢——业之自信。指想要发起持之以恒的坚固和精进,令已生善增长。以别人的指导鼓励作为自己的助缘,使自己的意乐成为向上的主因,这样内因外缘聚合,自然就有修持善法的欢喜,这就是坚固的力量。要培养这种坚固力。

2、功能慢——力之自信。要明白,无意义的事即便忙碌再久,也没有什么结果,所以要有正法的功能、解脱善法的行持。哪怕每天只用半个小时修行,长期累积,也会获得很大的收获。

培养能力的关键是持之以恒。能坚持的最后的人,没有随眠障碍可以阻挠他,就像乌鸦遇到死蛇,会变得像大鹏一样勇猛。同理,如果自己有坚韧不拔的勇猛力量,最终精进力会变得非常强大。

3、烦恼慢——灭惑之自信。用以毒攻毒的办法摧伏自己的颠倒执著,比如用嗔恨心来对治嗔恨,用傲慢心来对治我慢。

比如对待一些暴力分子,只能以暴制暴,因为以慈悲相待最后只能被他肆无忌惮的欺凌。先以暴制暴,之后再慢慢调伏。就像自己有贪心、嗔恨心时,就嗔恨自己的贪心和嗔恨心。这样慢慢就会发现,原来这些烦恼没有任何力量和必要,最终会产生灭惑对治力。灭惑对治力也在于自己的串习,让善法的能力不断增强。

  三、欢喜力:对行持世出世间善法,我们要有乐此不疲的心态,就像小孩特别喜欢游戏,沉浸其中,甚至母亲叫他回家吃饭,叫几遍都听不见。这种对善法有欢喜意乐、无法自拔的状态需要慢慢培养。

  四、暂止息力(放舍):我们还要张弛有度。为了恒常的精进,有时短暂的休息能养精蓄锐,也是不可缺少的顺缘。否则一直处于紧张状态,会搞得自己身心俱疲,什么事都无法承办。

“暂舍为久继,事成应尽舍。”如果完成一件长久大事,需要暂时的休憩,(那我们就合理地休息),等事情圆满时就可以放下,再做另一件善法。凡事都要有计划,次第安排,要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去圆满。


  2.6.2具足六力

四力是增上精进、断除违品最有力的四个法,这四法在修行中表现为实行力和控制力。就像车的四个轮子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部件,行驶时还要有油门、挂挡、离合、方向盘等配合,这些组成了实行力和控制力。实行力是不断主动行持善法的动力,要有正知正念,还要有喜乐的心态和大智慧去推动善法。同时,在实行的过程中要有身心自在调节的能力,这就是控制力。就像通过离合可以调节档位,不能在五档时速一百公里时突然挂到一档,这样车子会受到磨损。控制力是为了保证车子可以顺利行驶的一种控制力。

修行善法也是如此,不仅要有持之以恒的能力,也要有自在调节身心的能力。行持善法中,控制力以间接方式增长实行力,二者是互相推动、增进的关系。这样,精进愈持久,力量愈增上,最后会成为恒常精进,永不退转。

精进有恭敬精进和恒常精进,要具足善法的力量——恭敬精进,要具足勇猛坚持的力量——恒常精进,这样才能以四缘、二力合并为六力。华智仁波切把它分为“四缘二力”,但不管怎样,这六者都要具足,它们是断除三大懒惰魔军,除掉一切障碍、习气、诱惑,让我们趋向解脱道的根本,是使自己强大的方法。


2.7思维发起精进的意乐

要具备六种殊胜,即《入行论》中讲的,发起大乘菩提心。菩萨要成佛,一定要具足六种殊胜,并以六度摄持才能成就佛果。


2.7.1具足六殊胜而发起精进

六殊胜的每一条都要去执行。


 2.7.2以一度摄六度

这就是以一度摄持六度的修法。有了这种勇猛的力量,就像车子具足强劲的马达,只要善巧运用,一定可以奔向远方。每一个修行人都要学习精进,凡夫经常觉得力不从心,觉得自己没有智慧、福德,无法承担、修持正法。该怎么办呢?最窍诀性的回答就是精进。

承办任何事都要精进,没有因不会现前果。万法都是缘起生,如是因成就如是果。解脱的因就是精进,这也是所有善果的共同因。

以上讲了这么多有关精进的内容,大家下去要好好地静心思维,打坐观修。可能没有打坐习惯的人觉得十分钟的观修都很漫长;如果经常串习就能产生觉受,觉得时间一晃而过。


  3.结尾

其实精进的内容不是很好讲,因为我们虽然容易认识到,但没有触及自己内心那个点时,就不一定能实行。希望通过这次的学习,大家能找到触发自己精进的那个点,你可以去思考人生,思考无常,理解善恶的差别,分析世出世间的利弊。抓住六力中的任何一点都能引发精进的力度,逐渐让自己勇猛精进起来。

同时观想皈依境和众生老母有情,愿将自己学修的一切功德善根回向无上菩提,愿众生获得暂时的人天福报和究竟的安乐佛果!

修 行 次 第(璀璨日

01,打坐观修入门指南    答疑|打坐观修入门 

02,成熟法器1                   答疑|成熟法器(1) 

03,成熟法器2                 答疑|成熟法器(2) 

04,发心正行                   答疑|发心正行 

05,布施度          

06,持戒度                       答疑|持戒度 

07,安忍度                       答疑|安忍度 

08,精进度                       答疑|精进度 

09,静虑度                       答疑|静虑度 

10,自他交换                   答疑|自他相换 

11,观修人无我              答疑|观修人无我 

12,观修法无我              答疑|观修法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