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痛苦,我们可以更从容 | 是不是修习了无常,便厌离了社会?

01修无常到底是什么意思?


佛教的教义博大精深,倘若你无法一下子契入,那按照佛教的观点,尤其是藏传佛教嘎单派、宁玛派的传承,先了达无常之理非常重要

当然,修无常并不是让你厌离社会,而是以此来客观了达人生,对一切兴盛衰败、悲欢离合不要看得那么重。

——节选自《佛教眼中的物质世界》2011年3月11日上海复旦大学演讲


有的人以为修习了无常便厌离了社会

社会是我们生存的所依并非我们厌离的对境

我们的无常观是用来接纳一切变化

了知变化本身是一种因果的自然呈现而不抱怨


02让迷茫不再

现在很多人非常现实,大多对理论知识不感兴趣,没有多少追求真理的愿望,最重视的只是自己立刻能得到什么。

10年前,我对中国的25位大学生做过一次采访,调查他们信仰的动机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藏传佛教。后来写成《智海浪花》这本书,共五十多万字。之后,我又采访了20位博士,根据他们的学佛经历,编成了《博士访谈录》,大概五万多字。

通过这些经历,我看到,现代人并没有从物质中找到实质性的快乐,许多人很迷茫,非常需要直达内心的宗教,来解决心灵的痛苦。出于这个目的,他们求助于藏传佛教。当然,通过不断学习实践,很多人的确找到了心灵的安宁和幸福。

藏传佛教带给人的实际利益有目共睹,而且藏传佛教还有非常多窍诀,具有立竿见影的功效

当前社会生活节奏太快,德国还算比较清闲,在中国,人们每天都在拼命工作,有些甚至超过十几个小时,甚至还要加班,身心异常疲惫。内心又充满了各种困惑,没有机会化解,许多人患上了精神疾病。在这种情况下,藏传佛教给他们带来了甘露一般的妙药,可以快速化解压力和烦恼,自然受到众人青睐。

还有些年轻人去喇荣佛学院参访后,当下对人生有了新的思考,他们发现除了金钱、名声和地位,还存在着另一种心灵的富足。有些人,在很短的时间中就感受到了发自内心的喜乐。这也是藏传佛教给人提供的快速而直接的利益。

在重新发现心灵、探索心灵的过程中,许多科学家发现,藏传佛教其实是一门高深的心灵科学

荣格曾深有体会地说:“自从《中阴得度》(又译为《西藏度亡经》)出版以来,它一直是我常年不变的伴侣。我不但从此书中接受了相当多的激励与新知,而且我许多根本性的洞见也承自此书。

总体来讲,无论东方人还是西方人,都很需要心灵教育。这种心灵的知识体系,在以往的科学领域中很难找到。因为,几百年来,科学一直依靠仪器不断向外探索,对物质的研究非常深入,取得了充满世界的显著成果。然而,对内心的研究,科学却无法找到根基。一旦涉及到心灵的构造,生命的前生后世,以及解决心灵烦恼和痛苦方面,最后没办法不转向宗教。

因此,我们的生活不能仅仅依靠传统科学,还要纳入宗教的成分,需要心灵科学的培训、心灵素养的提升,这些才是更为重要的

——节选自《藏传佛教在中国的现代表述》

2013年4月11日德国马普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演讲


心灵科学的培训和心灵素养的提高

已经成为追求现实的人们必须直面的问题

如何获得如甘露一般的妙药

我们需要敞开心胸去阅读和思考


03 大乘佛教对现代人类的意义


现在很多知识分子不接受佛教,只不过是不了解而已。

不了解的原因有几种:一是因为语言的隔阂,大乘佛教从印度传入汉地、藏地后,中间由于许许多多的原因,致使汉地很多人并没有了解它的意义。

还有一种是,现在不少人认为的佛教,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佛教。

所谓的佛教,说实在的,是一种教育。而在寺院里烧香、拜佛、做功德,只是佛教的个别行为,不能完全代表佛教。寺院修得金碧辉煌、富丽堂皇,这也不是佛教,而是佛教的一个建筑。就像一所大学,校舍造得再壮观,也不是大学的核心所在。

大学的核心是什么呢?就是它的教育理念。同样,我们佛教也是如此,这在藏传佛教中做得相当好,到目前为止,有系统、有次第的闻思修传统,仍是佛教的重中之重

其实,人类追求的是什么呢?就是幸福。但这种幸福不能只是眼前的,如果今天幸福、明天痛苦,或者今生幸福、来世痛苦,那就是一种鼠目寸光了。

作为修学大乘佛教的人,不但会考虑自己的长远幸福,还会将这种幸福的范围遍及所有众生。关于此举的意义,佛教有足够的理论依据可以成立,并可通过辩论的方式,接受各种质疑。尤其在我们藏传佛教,寺院里历来保留着辩论的传统,依靠这种方式,会让你对佛教的道理越辩越明,将自己深层的智慧挖掘出来,从而引生的见解非常纯正,不会被任何邪见和怀疑所摧毁。


我们常常因为不了解而拒绝

却不知道开阔的心胸如大海一般才有吸纳百川的容量

我们常常以偏代全妄下断言

却因此关上了增长智慧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