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见证爱——仁医救世 | 行的是医术还是情怀?

行的不仅是医术,更是慈悲的情怀


希望大家心中始终有一种医生的情怀——慈悲,也就是佛教中观音菩萨的大慈大悲。

医生需要有慈悲心,否则很多工作不一定对病人有利。世间当中有一种说法:律师的心是最硬的,医生的心是最软的。因为律师在打官司的过程中, 哪怕明明知道雇主有罪,但为了打赢官司,他也一定要想办法为其辩护。所以,律师的心可能是最硬的。但作为医生,无论在任何时候,心都是柔软的。看到特别可怜的病人,哪怕是自己的怨敌,也会全力以赴地进行抢救和治疗。这和诸佛菩萨的精神很相似。

而有些经论当中也讲到,末法时代,诸佛菩萨的确会以医生的身份来救度众生

我以前翻译过《释迦牟尼佛广传》,其中就讲到,释迦牟尼佛在因地时曾发愿成为医生。因为哪怕是世间的国王、大臣,也还是会造很多恶业,而当一名医生,就会给众生带来很大利益。

医生的能力非常大,因此,不论是学中医还是西医,都非常有意义。

我以前身体不好,经常要去看病,每次都会小心观察医生的态度。如果医生的态度很好,我的心里就很轻松;如果医生的态度不是很好,甚至无缘无故生气,我就有点“紧张害怕”。虽然当面不敢说什么,表现得毕恭毕敬,但事后我会把它写出来。(众笑)

当然,我也写过一些医生对病人的慈悲和关爱,有些医生的确是展现出了大爱无疆的精神。

我们生病的时候都会切身体会到医生的重要性,但可能是大城市里的病人太多的缘故,从医久了,有些医生对病人的态度会逐渐变得麻木。

我昨天去看病时,看到来来往往那么多病人,心想:如果我在这里做医生,可能也很难一直保持耐心和慈悲。所以我特别理解很多医生的心态和行为。

总的来讲,医生这一职业非常伟大,是病人们继续活着的一种因缘。因此,我们应该特别珍惜中医传统,将它传承下去。虽然在这个过程中,可能有很多人不理解、不支持,但我们还是要坚持做,因为从事这项事业并不是为了钱或名声,而是追求它本身的意义——治病救人。

昨天我遇到一位身居高位的藏族领导,他说:“我现在不想当官,想辞职做一名医生或老师。人的一生当中,能从事一项对众生有意义的工作才是最重要的。”

我是学大乘佛法的,价值观可能跟世间人不太一样。也许世间人觉得家庭、生活、名声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但我觉得帮助身边的人更重要。这是药师佛的加持和力量,也是医学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有了这种责任感,大家就会令这个世界更美好!


万法因缘生 万法因缘灭

医生是病患解除痛苦的因缘

病患也是成就医者慈悲的一个因缘

用柔软的心去帮助身边的人吧


体谅与责任


现在有些媒体为了吸引公众眼球,对少数医务人员的不良行为进行夸大宣传,导致很多人对医务人员乃至这个行业丧失信心。不过我觉得这个行业里,其实有很多令人钦佩的白衣菩萨,默默传递着慈悲与仁爱。

所以,面对一些负面报道,我们应当擦亮眼睛,运用智慧进行辨别与此同时,也要尽量借助各种途径传播正能量。否则,任由怀疑的心态蔓延滋长,最终不论对病人还是医务人员都只会造成伤害。

我其实非常能体会医务工作者的辛苦——医科大学的本科需要学五年,而刚刚毕业在医学界还做不了什么,即使再继续深造而取得硕士、博士学位,也难以保证一定找到满意的工作,即便找到,也需要从普通医生做起,再慢慢升为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这期间需要不断积累各种临床经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医务工作者每天听到的往往是病人的哭泣声、家属的抱怨声,以及各种医疗器械的碰撞声……在这种压抑的环境中,如果没有一颗坚定的心,很难坚持下去。

因此,在座的同学,你们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

虽然医务工作者非常辛苦,但是社会上却有一种不和谐的现象:医生发自内心地想帮助病人,但是病人和家属却一直用挑剔的心态监督着,而且认为“既然我交了钱,医生必须治好我的病”。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合理的,即使病没有治好,医生可能也尽了最大努力,花费了大量心血,身心都承受了巨大压力,完全是问心无愧的。

前段时间有个报道说,医生给一名病人施行脑部手术,历时32小时,术后几名医生累得直接躺在地上。后来据其中一位医生称,病人心脏曾停跳超过一刻钟,但是经抢救已经脱离生命危险。

总之,作为病人或旁观者,不应当心存成见,不能带着有色眼镜看医务工作者——他们是专门骗人的,看病收红包,开药拿分红……一旦有了这种心态,即使对方的内心很清净,行为也很如法,但是在你面前浮现的形象也不一定良善。

所以,大家应该给与医务工作者多一些体谅和信任。

另一方面,作为医务工作者,也需要具备贤善的道德修养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因为你的工作太特殊了,每天都在跟人的生命打交道,因此不能把这份工作仅仅当成养家糊口的工具,而应当怀着一颗柔和、慈悲的心去面对这些生命——如果用佛教的语言说,医务工作者属于寂静本尊,应该呈现柔和、慈悲相。相反,如果做不到这样,甚至背道而驰,那么即便学识再渊博、医术再高明,在救治病人的过程中,也不一定派得上用场。

我自己也经常生病,在上海、北京、成都等多地住过院。住院期间,我虽然也发现个别医生的行为不太好,但是大多数医生都非常敬业、心怀慈悲,所以每次回想起来,都非常感激:如果没有医生的救治,我可能早已不在人间了。

总而言之,一方面人们应该用公正的态度看待医务工作者,体会他们的辛苦;另一方面,作为医务工作者,应该以一颗慈悲的心对待病人


培养一个医生的成本非常高,

因而定要守住从医的初心

人们也要保持冷静宽容和信任,

彼此才能共同形成良性的循环


无奈的境地


大家都清楚,人死之后,尸体送到哪里呢?就是殡仪馆。但是在此之前,亡者大多是在医院走完生命历程的。世界上每天有数以万计的人死亡,那么必然有很多人是在医生的手上离去的。

这本身属于正常现象——医生并非万能的神,能力有限,即便他的医术无比高明,人的生命也终有尽头,所以很多人在治疗中或治疗后死去,也无可厚非。但是因为病人家属往往抱有强烈的期待,“我的亲人一定要活下来”,由此就难以接受亲人的死亡。虽然并非医生的原因导致其死亡,但有些家属还是把责任推到医生身上,以各种方式责备医生,有甚者还会诬陷医生。

这样也会导致一种现象:很多医生救助病人时常常胆战心惊、如履薄冰,言行都小心翼翼,随时预备纠纷与官司。

虽然本来不需要这样,医患之间可以开诚布公地沟通,但是一些不良现象导致医生也陷入无奈的境地,无奈中又不得不谨慎

——节选自《医者之心》河北医科大学演讲2014 年 6 月 27 日


医生的责任是“救人”而非“起死回生”

生老病死在没有医生时也一样每天上演

有了这样的心理准备再面对医生时

我们便可避免用激进的态度和苛求令医生无法正常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