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 周围的一切,正宣讲无常

清明,是感悟无常的日子。

一岁一枯荣的青草、一年一聚散的墓园,似乎都在宣讲着:

无常定有损,有损则非乐,

故说凡无常,一切皆是苦。

沙屋/安住?

小孩在沙滩上玩耍时,喜欢用沙子堆成房屋,一旦沙屋被海浪冲垮了,就会哇哇大哭,在大人看来非常好笑。

实际上,我们对名利地位的执著,又何尝不是如此?对本来就无常、虚假的东西,拼了命去争取,得不到就痛不欲生。这在智者的眼里,跟看待小孩迷恋沙屋一样,只会一笑置之。

情深,不寿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男女之间的感情,历来为人们争相传颂。由于教育和媒体的引导,现在许多人对感情极为执著,因情而痛苦的比比皆是。

其实,你若能了解一些佛教道理,比如万法皆为无常,缘合则聚、缘灭则散,以及一切都是空性之理,就会明白“情”也不过如此。

聚散,终有时

有亲人围绕、好友欢聚的日子,对很多人来说,是非常温馨、非常美好的。但这一切也会示现无常,聚际必散是亘古不变的规律。

所以,大家应当珍惜眼前的缘分,互敬互爱,不要等到失去时才发现它的宝贵。

变化,是永恒

人生中唯一不变的,就是什么都在变。

位高权重的,突然会一落千丈;生死相许的,竟然会势同水火;合家欢聚的,终究会曲终人散;寿比南山的,迟早会撒手人寰。

所以,一切的美好都难逃变化,变化就会带来痛苦,这即是佛陀给我们揭示的“无常皆苦”。

死亡,最公平

“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这句话是无常的最好诠释。

它并不是对谁不公平,而是一种自然规律;它并不是倒霉的人才会遇到,而是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

唯福,能救护

世间万法皆为无常,亲友再缠绵不舍,死后也带不走一个;财富再令人垂涎,死后也全留在人间;身体再万般珍爱,死后也弃如敝屣。唯有灵魂,孤独无依地前往后世,随业力而流转轮回。

故从长远看,贪财贪色又怎比得上积福?

以为能活多久?

近日有新闻说:南京一位九旬老人过世后,家人惊奇地发现,他留下了数万元保健品,要吃十多年才能吃完……

不仅仅老人会这样,现在许多年轻人也是如此,为了“将来”殚精竭虑,不停地计划安排,但无常的突如其来,就会把这一切彻底打乱。

其实,他们都忘了一件事:死亡的到来,往往是不按常理出牌。

电影,总要散场

人生,就像看一场电影,大悲大喜后,终要曲终人散。不要妄图从一些片段中抓住永恒,有生必有灭,有高就有低,一切都是梦幻泡影。

幸福的正见

认识到幸福并非永恒存在,这是最大的幸福。

河流的错觉

河,明明在不停地奔流,人们仍以为它是一条不变的河;“我”,明明没有一刹那停止过变化,人们仍把它执著为不变的“我”。总把无常当做常有,这就是佛教所说的“愚痴”。

你也会死,我也会死

学了佛,是不是就不会老、不会死?不是。相反,佛教会清楚地告诉你:你会生病,也会老、会死。然而,这不是为了打击你,而是在善意提醒你:生命本来就是无常。明白了这一点,再面对无常,不管是什么意想不到的伤害,心态都会完全不同。

人在世间,独去独来

当你一个人的时候,不要寂寞,不要孤独。

因为每个人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都是一个人;以后去往另一个陌生的世界,也是一个人,谁都没办法陪着你。

下一秒会不会死?

看新闻,到处都是死亡的气息,因车祸、战争、突然事件而离世的人,可曾想过他当天会死。死亡的到来,不按常理出牌,我们敢保证下一分钟不会像他们那样吗?

缅怀之后还要出发

活着,就是要勇敢去迎接变化,面对未知。不要像一束风干的花,只停留在过去某个时刻,沉浸在那一刻的虚幻中。以为自己让华彩永驻,却失去了让生命绽放的机会。

无常如此的明显,为什么你却视而不见。


今天是清明节,也是关心亡人的日子。

大家在依习俗烧纸时,

请至少念108遍观音心咒“嗡玛尼贝美吽”或“南无阿弥陀佛”,

然后念亡人的名字进行回向。


     摘自索达吉堪布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