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佛!大家好!今天再跟大家一起交流。马上就要过年了,一方面要吃素,另一方面,作为在家佛教徒,在过年期间很多人可能会跟在家人交往,有走亲访友等应酬,这方面想跟大家作个交流。

一、智慧吃素 推广素食

从汉传佛教的角度来讲,一旦学佛,第一个理念就是以后不吃肉,会很自然选择吃素。以现在汉地的环境来看,有相当一部分人目前还不能完全做到。一般讲吃素,都会提吃肉的过患、吃素的功德、杀生的过患和放生的功德等。前段时间上师仁波切上课时又号召吃素,并且让大家举手发愿,一年当中吃素、不食肉。今天功过方面就不重复,主要聊吃素的方法,或是我们怎样弘扬吃素,让自己的食素空间更加宽广。

佛教徒肯定首选吃素,现在整个社会也越来越提倡素食,它不单是宗派、宗教的思想,在世间人号召的理念当中,从慈悲考虑,也强调不过分享用肉食。

在座的道友中,有一部分可能守得比较方便,自然而然就能不吃,但还有相当一部分道友在这个问题上有一些困扰,目前暂时还做不到。一家人生活在一起,你吃素,家人不能理解,他们不高兴吃素,不吃的同时也许还会反过来要求你一定要吃肉,诸如此类的现象比较普遍。另外少部分的道友说,自从吃素之后,觉得身体确实没以前那么结实。

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交流怎样把握中道,怎样灵活吃素,如何拥有宽泛的吃素空间,顺带解决所谓吃素导致的身体虚弱,以及给出逐渐达到吃全素的方法。

1、吃素的误区

学佛之后,第一个改得最快的可能就是吃素,汉地佛教团体很提倡吃素,甚至也有对初学者说,不吃素不能念佛、念经、甚至不能学佛。这种说法有点偏激,要求确实有点高。

南传佛教到现在为止,还有享用三净肉。因为他们托钵化缘,这种方式是施主给什么就吃什么,所以会自然享用三净肉。并不是享用了三净肉,就不能成就阿罗汉果。

从大乘角度讲,食众生肉意味着被吃的这个众生要失去自己的生命。大乘佛教缘于慈悲,所以提倡吃素。北传佛教最为明显,特别强调吃素,现在藏传佛教也比较提倡。一旦吃素,世间人第一念会想到,这个人是不是学佛,会有这样的概念。但吃素并不是佛教专用理念。

从世间方面,今天讲如何做到灵活吃素?首先它可能不是一步到位,希望道友们能够换一个思路,给自己再创造一些空间。

这跟我第二堂课讲的《佛法在社会中的实用价值》方面有一定关系,也想在这个主题上多作挖掘。佛教团体中有一个理念问题,很多道友一旦学佛,很自然地把自己归属到弱势群体当中,为什么呢?当他学了佛教的安忍、不争、离世、厌世,学了因果不虚或者命由前定,都会导致佛教徒在世间上显现比较弱势的状态,明年的系列将在这个方面继续交流,这次讨论的吃素也有这种情况。

很多道友学佛之后,自己很愿意吃素,也很容易发愿终生吃素,他没有觉得特别困难,但是周围的环境会让他一直纠结。有些家庭主妇学佛了,女主人自己吃素,无论如何就是不愿意做肉食,家人就不断地跟她闹矛盾,僵持在这种状态中。

吃素的选择当然很好,希望不再食众生肉,没有一点错,这是一个真正的佛教慈悲的发心,自己再不愿意成为一个间接伤害众生的修行人,这非常好!但是,如果你想让自己的家人在一定程度上包容你吃素,或者在社会团体中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包容食素者的习惯(这里没有说是佛教徒的习惯,而是食素者的习惯,因为佛教团体整体都吃素,在食素者当中所占的比例最大),我们就需要主动出击给自己创造一个食素空间

不能吃素以后,家里怎么闹得鸡飞狗跳,我反正打死都不吃肉就可以了,这种方式比较被动。很多人学佛之后,一直处在很被动、很无奈、甚至有点挨打的状态,这不合理。佛教思想以智悲为体,如此深邃、广大的佛教思想,不可能让人在社会上处在无可奈何的境地。

今天想从这个思路上和大家交流,你们自己可以再去思考这方面的可能性,如果我说的有不对,也请道友们原谅。

2、以慈悲心推广素食

大乘佛教慈悲的理念,不应局限在自己不吃肉,应该主动想到,在保证自己不吃肉、或尽力少吃肉的情况下,还要想尽办法去拓展这个空间。不仅佛教团体需要吃素,对整个世人、社会都会有好处。要想尽一切办法,把吃素作为一种文化素养去弘扬。我的目的就是,我和其他人不吃、少吃,哪怕一个月当中有一天食素,能够养成素食习惯,就很好。达到这个目的,不一定非得用佛教的专用名词。

关键在于不仅自己吃素,为了能让别人也少吃一口肉,我要为之付出努力,这属于大乘的相。如果能把素食做成一种文化,哪怕能够影响世间人少吃一口肉,也很好。

在付出努力的过程中,对自己的闻思修行可能会有一些影响,因为你要在素食上下功夫,想办法推广,这些努力可能使你没办法在家看书、闻思、念咒,但其实这就是一个真正的大乘修行。我们看书是为了什么?闻思又是为了什么?念佛、念咒又是为了什么呢?不是为了度众吗?我们走的是大乘道,就是为了度众!

推广思路的方式方法上有很多种,可以灵活多变。素食是最营养的饮食搭配,人类应该以蔬菜、瓜果、谷类、豆类、米面等为主,而肉食只是一个辅助。或者有些场合,可以跟慈善养生挂钩,刚才举的例子就是跟养生挂钩。

科学地进行营养搭配,做出一个比例,告诉人们一顿饭里面不能够全部都是肉,或者不能大部分都是肉,只能够作为一点辅助搭配。实际上最适应人体的是谷类、豆类、瓜果、蔬菜等,以这个或者以坚果类作为搭配,这才最养生、最美容,才能减肥。跟减肥、养生或者美容挂钩,做的人是佛教徒,心里面是以慈悲为根本,但是推广时,不把慈悲的理由挂在嘴上,而用世人能接受的方式,去开拓更广的空间。这叫主动性。

而不是一学佛就自动退到弱势团体的状态中,反正我就死守这一块,不管家里怎么闹,我就不吃!这样家人不会理解,对他没有起到丝毫饶益的作用,也可能会因我们善巧不够,做事方法不得当,导致他们对佛教反感。如果是这样,那你到底对家人做了什么样的利益呢?除非实际上你就是为自己心安,少吃了一口肉而已。作为大乘行人,这远远不够。

我们如果真的是以慈悲的心意,不再享用众生的血肉,那我可以尽我的力量,把素食去灵活推广。

现在的人很执著相貌、胖瘦、美容、养生,中国人相当讲究,虽然有时候他的实际饮食和生活不一定养生,他心里的执著点就是很讲究养生,从他对养生特别看重这个执著点入手,从这方面去考虑推广素食,而不是只考虑自己简单地吃素。

大的方面,从社会文化素养层面上来宣传,看能不能在一定的程度上形成一种正能量,让更多的人能更正确地了解素食,而不是像现在一听到素食就感觉是白开水,吃白菜、吃豆腐,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了,毕竟现在的社会环境里物质极大丰富,人们怎么可能全部接受呢?

作为在家居士,这方面有方便。以出家身份来做宣传有其局限性,出家人一站出来,世间人先入为主地认为你在宣传宗教思想,这种主观意识导致他可能很难接受你,他会觉得你拐弯抹角,就是想让我接受你的宗教思想。而作为在家居士相对比较好接受,因为你们没有明显的佛教徒标签,为了让人们少吃一口肉,为此付出努力,很值得!

小的方面,比如说家庭中的佛教徒,想开始吃素,但家人不理解,可以循序渐进跟家人好好地沟通。跟家人从养生的角度、美容的角度去解释,说现在的肉食副作用很大,我们应该调整自己的饮食,这样一点一点地去渗透,你有没有这样付出过努力?你为了让自己的家人能够多接纳一点素食的观念,你有没有好好地做一桌子素菜?只是简单的一个馒头,一盘白菜,一盘豆腐摆在那里,从此以后就吃这个吧,这个没有人能接受的!

没有宗派思想的教育,他无论如何无法接纳,而且他会很担心,你这样吃下去身体肯定会垮掉,而且佛教徒真有这样的,怎么办?是不是素食真的不养人?这个也需要探讨。

除了众生肉之外,人类大部分饮食都归为素食类。肉食那部分,在《前行》里学习过,属于散居旁生、海居旁生,除了这些动物之外,其他的都属于素食。如果一个人前世杀业很重,那他今世的果报必定是短命多病,这种情况不在讨论范围内。正常情况下,素食如果搭配得好,会吃,不仅非常养生,还能起到美容、减肥、长寿的作用。所以不必动用宗教招牌,也不是刻意规正,让世人少吃一口肉,只是让饮食恢复到正常的理念当中。

素食里面有蔬菜类、瓜果类,水果也为人们所喜爱,一是非常好吃,一是可以美容、养颜,不仅能吃,还可外敷往脸上贴。还有谷类、豆类,绿豆、黄豆、黑豆等,另外像芋头、山药、地瓜、南瓜等,都非常养颜、养生。

我们有没有在这方面作过努力?以前我曾小范围跟组里的道友探讨过,他们说,师父没时间啊,我工作也很忙,所以我吃的非常简单。如果你家是佛化家庭,那倒也无所谓。但是如果你的家庭只有你一个人食素,大部分人不食素,我觉得应该要付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你稍微花一点心思,让你的家人知道,其实我们吃素绝对不是为了省钱,有些人说吃素是为了节约,说实在的,素食要做得好,它不比肉食便宜,只是我们不是以省钱为目的。

佛教思想,最根本以慈悲为原则,所以希望世间人少吃一口肉。让他做到纯粹不吃肉不现实,但哪怕在一个月当中有一天不吃肉,也很好。

我们要努力让人们稍微有点素食的意识。让他感觉,我发现现在我的观念要变,我如果以后要想活得长命百岁,我如果想一直保持容颜青春美丽,还是要在饮食上重新调配一下,现在有很多的营养搭配非常讲究。如果人们在这方面能有一定的认知,他自然就不会在不懂的情况下,以仅仅满足口腹之欲的方式,过度享用很多、没有必要的肉食。

站在佛教徒的角度,因宗派理念而自己吃素;站在社会角度,应该把吃素上升到一种文化层面去弘扬,达到少吃肉的目的,要的是这个结果。对众生来讲,不在于有没有宗派思想,只要少吃肉就能解除很多痛苦,这就是直接度众!

所以,为了让别人少吃一口肉,花费心思,付出努力,消耗时间,这是应该的、无可厚非。这不是浪费暇满,也不是不懂无常,我每天在饭菜上投入那么大的精力,这个原因在哪里,自己应该要清楚。

3、灵活弘扬素食文化

我现在的环境不好,那我可以趁机亲自操作,做很有营养的素食,给家人介绍啊,做一个罗汉菜,煲一个山药、芋头素食汤,还有玉米、红萝卜啊,这些都是营养价值很高的原材料。如果真的在这上面用心经营,一桌饭菜品种十分丰富,营养搭配特别均匀,这样吃下去之后,既养生又有营养,不会气血两亏。

女性容易血亏,用当归、红糖、红枣等煲汤,能起到养颜作用。还有五谷粥营养非常丰富,绝对比肉食起到的作用要好得多。对老年人来讲,这种粥类、汤类都特别好消化,这也可以作为我们孝敬父母一种方式。孝敬父母不一定必须熬鱼汤、鸡汤,好像没有别的选择,其实就看你愿不愿意动脑筋。

佛化家庭环境最宽松,素食没有任何顾虑。如果不是,不能因为自己学佛、吃素就搞的一家人都不开心。家人没有完全接受你吃素,这时候一定程度上的随顺还是有必要的。只不过,要让家人逐渐接受你的饮食习惯。可以先给他做些很有营养的素餐,让他也吃,他逐渐觉得自己的身体很舒服时,再以减少肉食为第一目标。

一个人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一次性达不到100分,先达到60分也可取。100分做不到就彻底放弃,不愿意再做,这就有点极端。一步不能到位,就分成两步、三步、四步、五步,慢慢地往这个方面努力,这种发心绝对是功德圆满。

如果你不学佛,你的家人学佛,突然有一天他声明了一下,我从今以后要吃素,没有任何理由、任何解释,你心里面会疑惑,那你身体会不会不好啊?他就说反正我就是吃素,身体不会不好的,佛菩萨会加持的,这样一句话,让一个不学佛的人能够接受吗?

我们在这方面需要有智慧,要想些聪明的办法,可以和家人说,我发现吃素有很多好处。如果家人实在反对,我可以先从少吃肉开始,多做营养丰富的素餐,让家人也同样去分享。他一看,哦,原来素食也很丰盛的,甚至可能嘲笑,啊你看做素食也花了不少钱,那就对他说,我们不是以省钱为原则,而是以养生、以美容为原则,可以跟他这样去沟通。

只是你心里的根本是慈悲心,你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尽量少吃肉,这个发心深埋心底,为什么不可以呢?

这里只是举例,并非天天做满桌的素食,每天花多少功夫,而是在这方面稍微付出一点时间、用点心。僧团的素食很讲究,也不是每天炒20个菜,那不太可能,但是有种搭配,一个星期当中隔几天煲一次汤,每天早晨做粥,然后经常定期调配花样,每天也不会花多长时间,但做出来的素食花样繁多、非常丰富。在平时的饮食习惯上,摄取一些坚果类,这些属于生血的,世间人也有各种方法,像黄芪熬汤,是养气的,这样去调配,人就会很舒服。

在汉地特别适合从素食文化上做探究、钻研,你自己也会过得津津有味,而且这种搭配,会让整个身体越来越好,关键看你自己会不会调。用点心下功夫,一旦你懂了,做起来就很简单了,你不会在上面花过多的时间,但你心里有数,你知道该怎么搭配,这也是一种文化素养,这个很重要!

与其跟家人在吃白菜还是吃肉上斤斤计较,不如你换个方向,努力开创新的空间,让家人有机会了解到底什么是素食,我现在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其实素食相当有讲究,甚至超过肉食。

肉食的做法非常多,有个电视节目叫《舌尖上的中国》,以前我如果不学佛也会对此很有兴趣,里面讲了各种各样的做法,以佛教徒的角度来看,觉得有点残忍,因为百分之九十九都是肉食。那我们能不能再有一个以素食为主的《舌尖上的中国》?可能很多道友说,哎呀师父啊,我们没有这个能力,有这个心也没有这个能力。我们要的就是这个心!你有这个发心,那你有从自身的角度做过努力吗?你在赞叹素食的时候,简单的说要慈悲众生,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只会让人家觉得无法理解,你能从方方面面跟人家讲出素食的道理来吗?如果让人家听了之后,特别有兴趣,想自己尝试看看素食的内容,这都是好事情。

好几年前,世间上养身方面不是很兴盛,就出现了中里巴人讲的《求医不如求己》。中里巴人主要是通过中医经络方式养生、调病,其中有个章节里,一位电视台播音员向他求经,结果中里巴人看到她,问到她的实际年龄后非常吃惊,反而又向她请教美容的秘诀,播音员说她长年累月喝五谷杂粮粥,所以容颜不老、非常年轻,实际上儿子都老大了。

按理说出家人应该讲佛教思想,但看来今天的话题,好像全都围绕着世间的俗务。这里主要交流一种思想。

作者不论有心无心,他这一个小插曲会影响多少人。人人都爱美,当这么一个实例摆在那里,很多人很长时间就会尝试用这个粥,作为自己生活饮食的内容,无形当中就调整了一些人的观念。这个功德不知道有多大,先不谈他有没有菩提心、出离心、度化众生的发心,不知道有没有,也许有也许没有,但是这直接对众生就有很大的利益。

我们是佛教徒,但也不用把这件事情挂上宗派的名称,只要把素食文化推广出去,对众生就会有极大的饶益,最终目的,就是让别人少吃一口肉,仅仅这个功德也绝对不可思议。

家庭小范围是这样的,再往大了讲,在座的道友能力不同,极个别也许会有这样的因缘和能力,希望你们可以考虑在这上面付出一些努力。世人容易接受科学的观点,可以这样来让世人认识食品搭配的合理性。人类的食物不应以肉食为主,而应以素食为主,如何做出讲究的素食?如果在这方面能加大力度,行为上不特别过激,说话做事不显得非常独特、异于常人,那我们自己在家庭里提倡吃素,一般人他能接受。

大的环境有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也可能需要很多年,也可能需要长期的计划,不管怎么样,确立目标很有必要。

现在末法时期,杀业尤其重,佛教徒团体需要在这上面起到正面作用。不是去宣传佛教思想,而是要努力宣传推广素食。因为没有人愿意这样做,很多人不了解素食的重要性,觉得没有必要做这件事情,也可能嗤之以鼻,那么最有可能去做是佛教徒,因为了解,所以他愿意去做这件事情。这一块空白,大家可以去考虑。

目前我们的佛教团体,在很多方面还不够主动,有没有站在总体的角度考虑佛教能对世间起什么作用?从佛教层面,以纯净的心真正为了众生,从社会层面,去帮助他们,这本身就是直接利益众生。不一定要让他学佛,但这样做实际已经饶益了众生,这就是真正的大乘修行。这比自己在家独自看书、念咒,更有意义。

总结两点,一是学会灵活吃素,自己懂得素食方法,才能让别人相信、接受你吃素;另外一个,希望大家考虑怎样大力弘扬吃素。如果我们有了吃素的空间,自己吃素就很容易了。而且由于你努力推广食素,就会影响到别人,他就是为了美容、减肥、长寿、省钱等,还可以推出既省钱又养生的素食,有些人可能会把这作为首选,因为这最实际,能省钱,还能让身体健康,最终达到少吃肉的目的。现今的杀戮如此严重,如果世人都开始少吃肉了,这相当幸运,学佛与否已不再重要。

二、吃素与学佛

另外,说不吃素就不能念佛、学佛,这个说法需要考虑。每个人的因缘、所处的环境不一样,每个人修行的进度和层次也不一样,千差万别。是否吃素、怎么抉择,让他自己考虑、决定,我们不能代替他人。经教当中没有说过,一个人因为食肉、不能吃素,他就不能学佛。

很多道友是为众生好,希望他们少吃肉,但这种方式有强迫性,对有些人,一开始就要他完全不吃肉,做起来会比较困难。在心态上人们需要有个接纳的过程,他可以先选择少吃,逐渐也能做到纯素,否则会由于家庭环境等因素造成很多困扰。

学佛不是给人增加烦恼、困扰、压力、纠结,如果这样还不如不学。学佛是为了让心获得自在,生起智慧,打开心力,这样在世间不管做什么都很合适、游刃有余,这样才对。所以先不谈成就,学佛之初,心态摆正,位置摆好,开开心心地学,做一个合适的人,让别人看起来最起码正常的人,非常重要。

三、吃素与放生

还听到一种说法,你放过的众生以后就不能再吃了,你要是还要吃就不能放,否则有过失。这种说法,可能有一定的环境、时间、地点的特殊因缘,只适合当时的环境、场合和所化众生,有其必要性,给众生起到一个不要再吃众生肉的可能性。

但末法时期分别念非常复杂,其他人听到反而误解和扭曲了原意,不是我放了的众生以后我就不吃了,反而成了我还要再吃这个众生的肉,所以我就不再放了,变成了一种邪见。这是我们自身的理解出了问题,没有反省吃肉的过失,却怕自己吃他还放他有过失,这是特别自私的想法!这个众生又要被人吃,连带他的同类不能放生,它实在倒霉透顶。

类似的问题,可以举一反三。以后大家一定要懂,做一件事情对这个众生到底有益还是无益,要这样来分析。被我吃的这个众生,对它到底有没有益。如果什么角度都不考虑,光想自己有没有过失,这就偏离了大乘道。对被吃的众生来讲,你会发现,它既被人吃,因为被吃它的同类还不能被放,肯定这个想法就有错误。

所以,正是因为我现在还断不了吃肉,它还在被我吃,所以我因为惭愧需要忏悔的缘故,我更应该多多地放这种众生。吃你一口,放你十条,这样还是合适的。不是倡导这样,能做到不吃是最好,而正是因为做不到,所以惭愧还在食它的血肉,让它断送了生命,更应该百倍地去放!如果能这样想,属于正量。因为以前杀过某些众生,为了减轻这方面间接的罪业,就要多放这些众生,这样才合理。

前面这种似是而非的说法被传得很广。有些道友不知道怎么去鉴别,不知道到底哪个对那个错,所以要看这个事情对众生的利大还是弊大,负面效益大还是正面效益大,把握正面效益大或者利益大的角度,就是正确的。

哪怕一个屠夫、一个十恶不赦的大恶人,他只要放生,即使是带着嗔心去放生,都有功德。因为我要吃它就不能放它,否则自己有过失,这种说法有强烈的我执,非常不合理。

如果在家居士还没办法完全吃纯素,那么保持吃三净肉,遮止点杀、吃活的,否则会沾染真正杀生的罪业。退一步说,先保持不点杀、不见杀、不疑杀,以三净肉为主,如果这个也做不到,真的就要常忏悔,正因为还在吃这些众生的肉,更应该多放、多忏悔,多给它们念经回向,在最大程度上就能对它们起到一点点饶益的作用。我们没有能力吃一口众生的肉就把它超度了,那我给它多念经,自己也忏悔,为它多忏悔。

希望在座的道友能好好考虑,从你们地区团体的角度,能不能不带任何宗派色彩,宣扬素食文化,拓展素食空间,让更多的人正确了解素食。出家人长年累月吃素,会公正地赞叹素食比肉食殊胜,如果你真的懂了这门学问,吃素讲究,用心钻研,懂调配、有技巧,绝对不会气血两亏。

佛教团体是最庞大的食素团体,如果除了白菜豆腐之外一无所知,什么道理都不懂,什么营养搭配都不知道,不觉得惭愧吗?人家凭什么相信你?人家就会鄙视你,不客气地说我们自虐,一定程度上这是有理由的。为什么人家不学佛,觉得佛教苦,这是世人很直观的想法,苦从何来?这跟佛教徒一些人的行为有一定关系。

我们不要被冠上这样一个名称,在家人的生活不是苦行僧,我们可以活得很优越、有素养、品质高,而且很有科学价值、有意义,为什么不能打出这样品牌?为什么始终处在一个比较被动、挨打、很无奈的状态,被动抵抗?佛教团体应该最有智慧、最慈悲,怎么就不能开创出自己的空间?

这是今天素食探讨的主要问题。

四、佛教徒怎么过年

二月初就要过年,每个人都避免不了世间走亲访友的习俗,出家人在一定程度上会适宜地去作,不是完全不管不顾。道友们一年四季学佛、闻思修行、发心、花时间钻研法义,所以平时的娱乐、走亲访友、呵护父母方面,可能都会顾不上而忽略。不管怎么样,大家肯定都终归想的是走解脱道最重要。

最好借用过年,还账的还账,还人情的还人情。一方面,为了给自己创造更好的修行氛围;另一方面,以大乘慈悲的角度,这也是你该做的。

为什么这样讲呢?在世间当中,在家居士学佛走解脱道,你身边的亲朋好友、工作的同事,这么多牵绊的关系,如果你一点不打点,人家对佛教就会产生非常负面的认知。站在大乘慈悲和弘扬佛法的角度,如果负面效益大,每一个佛教徒自己就应该调整,换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

1、一切转为道用

过年要走亲访友,跟世间人、工作的同事、领导的交往不可避免,既然必须要做,时间一定要花,那干脆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尽量转为道用。在《前行》《入行论》《净土》里面讲过很多这方面的窍诀。比如说,一件事情已经发生了,这是因果规律所导致,果已成熟现前,它必定因,有因的种子一定会发芽结果,无法再去遮止,一味躲避没有用,老去想果不要成熟不现实,这时就体现出佛教所有的八万四千法门对治力的作用了。

当果成熟的时候,你怎么去面对?碰到顺缘、违缘、恶因或者善因的果,怎么转为道用?生病了,怎么去做自他相换?而不是渴望,“唉,我不出违缘啊,我不要生病啊,佛陀保佑我啊,我怎么又生病了呢?学了佛为什么又生病呢?”这不现实。不是学了佛,这个人就不老、不病、不死,佛教最开始的四谛法讲的就是告诉你生老病死,你会生、会老、会病、会死,而不是你不会老、不会病、不会死。生老病死在我们生活中出现很正常,但它跟凡夫人出现的结果又不一样在哪里呢?凡夫人出现老病死的时候,他除了痛苦,除了生烦恼,除了无可奈何地去接受、去煎熬、去忍耐,他没有别的指望。佛教徒全部的用功点,都是在出现这些相的时候去转为道用,借此修心,这样才会全部成为菩提资粮

我们现在把法本上学的这个思路,套用到过年的走亲访友上面。思来想去,亲友对你有恩德、有恩情,丝毫不管不理确实过意不去,既然走亲访友无法避免,干脆就尽量把它转为道用,也比自己一味觉得“我在浪费时间、浪费暇满,我的亲人真是我修道的障碍”得好,这种想法多了,反而负面效应大。评判一件事情、一种说法、一种想法,负面效益大还是正面效益大,要学会自己去调整。

怎么调整?运用在过年走亲访友上,一方面顺便还账,一方面尽量给自己再开创点更好的修行空间,让家人接纳你继续学佛,有诸多必要。然后主要是借用这个来修心,转为道用。

2、要学会发愿

在给家人做饭时,学会发愿,既然这个饭不得不做,与其带着烦恼、嗔恨、愤怒去做,把家人视为怨敌,还不如去发愿。观想我的亲友、家人对我的恩德非常大,你发自内心地为他们做,做的时候发愿:“今世我经常以饮食,滋养他们的生命,到了未来,我一定要以佛法去滋养他们的慧命。”这些都是佛陀本生传、《白莲花传》传记当中,佛陀曾发过的大愿。我们这样发愿就是随学。而不是自己炒着菜,嗔恨心跟锅底下的火一样大,天天带着一种无奈、一种厌烦,摆脸色给家人看,以这样的状态去做,还不如调整自己的心态。

要学会开心学佛,你不开心,怎么可能吸引家人和别人呢?自从学了佛之后,你总觉得家人是你的障碍,你如何让他们能接受自己学佛的这个事实?你越不高兴他越恨佛法,恨得要死,以前不学佛这人还挺好的,我们一家子还蛮和睦的,现在学佛了之后,他心里面把我们都视为他的障碍了。他嘴上不说,但心里就是这么想的,那你让他怎么去学习佛法、接纳佛法?他会这么看,你们讲佛法的智慧和悲心,我在你身上根本没有体会到,你身上绝对没有,这让他怎么接受佛法呢?

所以我们要时时刻刻护念自己的心,要学会把自己的心保护在比较贤善、愉悦的状态。你开心了,你才能让别人开心,你发自内心有慈悲了,能够包容了,你才能让别人感知到你的包容,他才能够接受你,哦,你学佛真的变了。而不是硬跟人家抬杠,特别高调地跟人讲佛法,越讲道理他越逆反。这都是我们角度没站好,学佛表面化,不知道怎么真正去运用佛法道理。

比较实际的,做饭要会发愿。在平时或者逢年过节,你切一刀菜,念一句佛,炒一下菜念一句佛,这些饭菜上桌以后,就跟加持品没有什么区别,是被阿弥陀佛或者其他本尊的心咒、名号加持过的食物,你自己心里默默地发愿,愿家人或朋友吃了我做的菜之后,都能够离苦得乐。这个发愿,就叫做修行转为道用。你当时炒的每一下,都是菩提资粮。

过年过节不可避免做很多肉食,很为难,心里根本没有过年过节的喜悦,特别伤心、难受。你做的这些饮食涉及到众生的血肉,但既然这件事情实在不得不做,那你更应该一心一意、发自内心地去给它们念一句佛,也要给家人念一句佛,真心实意地去为他们回向,为这些可怜的众生回向,他们才能得到一定的利益。说不定因为你的这一顿饭和你的真心回向,它下一辈子就永远脱离旁生道,有做人的机会。

3、感恩家人 孝养父母

再来说,带着感恩的心给自己的父母、妻子、孩子或者是丈夫去买衣服,买点过年礼品,这是你的一份心意。作为在家佛教徒,这个方面不能完全什么都没有,最好还是能表现自己高品质的素养。不光过年,平时过节,还有家庭里一些特殊日子,父母的生日,妻子、孩子、丈夫的生日,你应该有所表示,表达你对他的感恩和珍惜。

上一堂课讲佛法跟情感,这个系列还没有讲完,只讲了开头,现在年底,先讲一堂素食课,情感话题明年继续。佛法跟情感课不太好讲,怕你们不好懂,甚至可能会误解,如果没有完全理解道理,操作做起来,要么冷酷无情,要么执著情感,都没有走在中道。

但是我们修行的过程就是在这两个边慢慢摇摆,长期地去培福、闻思,在知见上越来越稳固,逐渐能把握比较中道的状态,这就是修行的过程,以后我们再继续说。

作为在家人,不是说我给父母、妻子或者丈夫买东西,有所表示,就代表情执,这又太绝对,难道不能以感恩的心态摄持?难道你不觉得家人对你付出也很多?毕竟他们在包容你学佛,他还没有跟你完全撕破脸,虽然不高兴,虽然平时常说负面的话,但毕竟你还在学着!所以不管什么情况,你心里应该发自内心的感恩他们!借过年真情实意给他们买合适的礼物,而不是想这样做真的没必要,在浪费暇满,又让我混入到红尘中了。

如果你懂得掌控自己的心,外相的行为该做还是要做,而且会变成一种资粮。自己躲在小屋里看书,不一定就是不浪费暇满的唯一选择。认为给自己的家人一定程度的付出和关怀是没必要、浪费暇满,这种想法其实有过失。感恩一年来家人为家庭的努力付出,我在年底有所表示,这样家庭生活的质量会很好。

所以在究竟的意义上,佛教讲大孝,这个好理解,而且都知道。以前上师讲《弟子规》,讲过四层孝顺: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养父母之智。养父母之身是给钱、给物,在外相的受用上孝养父母,这是一孝。养父母之心就是说宽慰的话,能够让他得到安慰,让他不寂寞,这是一孝。养父母之志气是自己能功成名就,你生活得好了、有事业、家庭和睦,你把自己安排得很好,父母就认为孩子有出息,这样他们就觉得光宗耀祖,这是养父母之志气。养父母之智,是增长父母的智慧,在他夕阳西下、年老体衰的时候,让他有智慧认知到时命不久,要考虑无常,能坦然接受死亡,这叫养父母之智。最后这一层接近让父母学佛,那他一定会有正确的认知,虽然在心态上不一定有把握,还是会恐惧,但他必定会跟一般的世间人不一样。

佛教里面讲大孝,是不是让他们学佛才是真正的孝,其他的全部抛弃?也不是这样,你一次性做不到100分,就先做到60分。第一个标准不能达到最圆满,就先暂时安立一个第二标准,做不到让他们学佛,其他养父母之身、之心、之志全部抛弃,这不符合逻辑。做不到让父母真正学佛,那就该孝养父母的身、心、志向,该做的还是要做。

所以趁着过年还账,多跟父母、妻子、亲友聊天、说话,不要总想着跟他们去讲佛法,你就坐着听父母叨叨这个、叨叨那个,你就当修安忍好了,这也是修行,作为孩子,宽慰父母的心是应该的。

4、送上真心的祝福

再比如,过年前家里必须要彻底大扫除,我们是佛教徒,我们是慈悲的化现!那么为了我家这几口子,也应该发自内心,为他们送上祝福,希望我的家人乃至一切众生能够清净无始以来的一切业障。送这个祝福是应该的,这个内心的动作别人不了解没关系,自己清楚就行。

还应该把家里装饰得漂亮一点,以此默默地供养三宝。我的每一个动作里面都有一颗你想供养的真心,过年把家里装饰得漂漂亮亮,去供养上师三宝,这是一种功德,也是菩提的资粮!

自己也应该打扮得漂亮,收拾得光亮,让人家看着魅力四射!为什么佛教徒一定是要素面朝天呢?为什么佛教徒只能选择素面朝天呢?这不合理。不是说素面朝天不合理,而是佛教徒认为自己只能素面朝天不合理!出家人戒律上面有要求,不可以化妆是纯粹的素面朝天。但是在家人,为什么一定要选择素面朝天?尤其过年,把自己打扮得漂亮、魅力四射不是过失,关键是你的发心。

当然有些道友说我把自己打扮得太漂亮,其实自己还是有执著,我希望别人看我美啊,我希望吸引到别人啊,自己也产生了一种我执,庄严啊、漂亮啊,这些负面,我们要慢慢地学会去调整。这并不是靠完全不打扮就能断掉,没那么简单,不是完全靠从此之后再不打扮就能断尽,而是在断我执的过程中,用悲、用智来慢慢地断掉。光用一个外相,你真的断掉了吗?自己不打扮,实际上你特别羡慕很漂亮的人,有用吗?这不就变成了装吗?这样没什么实际作用。

在家人不要执著不打扮,过年就应该装扮得更漂亮,也送上祝福,愿自他一切众生现在以美好的身相庄严自己,愿我未来以三十二种相好度化众生,学会这样发愿,就有功德,成为菩提资粮了。

所以不是学了佛以后,就跟世间人完全格格不入。过年时,最起码做得合适,让别人看起来你比较正常,而且还应该懂得情趣,不是情绪,情趣不一定是跟我执或者说情执直接挂钩。情趣跟情执这两个不完全划等号,看你自己的把握。难道学了佛就不能给别人送花了?不能给别人送上真心的祝福?送上一个小的礼品?带着一个感恩的心,发自内心去感恩别人,送上礼物,就不合适了?在家人该有的应酬还是要有。

举例的意思是,既然不能完全避免走亲访友、维系人际、社会、工作关系,那尽可能转为道用,避免躲避或抱怨。如果是我,我会选择尽量转为道用,虽然今天讲出了转为道用的最高状态,但我不一定把握得那么好,不一定能做到那么好,但是尝试着去做,这就是修行。

如果人家看你学佛天天闹情绪,越看越不生信心,我们间接或变相地遮止、障碍了人家想学佛、想了解佛法的善根,这样把人家的善根都障住了,因为自己的行为不合群,你这种学佛,世人打死也不会去学,这样的人生别人绝对不会选择。

总结一句话,在家居士,在世间该做什么还做什么,在这个过程中,尽量把佛教的法义用上,转为道用,这就是菩提资粮。

4、把心放松 行持中道

学会放下自己特别紧张的心,老觉得我的修行怎么办,我的闻思怎么办,我的这个那个怎么办,万一心把握不住了怎么办……把心稍微地放松,不是说放逸,换一个角度、理念去看,也并不是那么难操作,你可以尝试着去做。刚开始不一定把握那么好,但慢慢熟练之后,你会发现你的人生非常有质量,而且你的修行从来都没有退失过。这才叫做会学佛,佛教的智和悲本来就能起到这样的作用。

学佛之后跟谁都格格不入,家里天天鸡飞狗跳,不能承认这个人学佛学得好,肯定是哪个地方拧劲儿了。所以大家干脆就放松,过年前后,不敢说不放逸啊,说不放逸也不太现实,但即便是放逸,也选择尽量贤善的放逸,任何事情都要相观待地来看,选择一个你不得不选择当中的最好的选择,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是可取的。

过年前后,如何跟自己的亲友正常交往。你最起码应该让别人理解你、了解你,最起码应该让别人不排斥你、不讨厌你,才可能让人家接受你一分。他是源于对你的执著才包容你,没有因为你学佛把你赶出家门,那我们自己就要尽量把自己调整在正常状态。

要换位思考,站在你家人的角度,如果你是一个不学佛的人,你能不能接受你目前的这样一个状态呢?你目前是一个什么样的学佛的状态?是一种什么样的表现?你觉得从一个不学佛的角度来看,你能接受吗?不能接受,那说明你自己做得不对了,你已经做得有点偏激了。要学会调整,学会正常,最起码要合情合理。

学佛者有慈悲的根本理念摄持自心,就很容易懂得感恩,很容易知足,一个感恩的人怎么可能冷酷无情?怎么可能什么都不管不顾?甚至给自己的父母多付出一点点时间去听他们叨叨都觉得不耐烦,怎么可能呢?你天天在书本上说感恩,天天在书本上说大乘佛法能度化一切众生,讲得这么高高在上,但是看一下你的行为,你觉得合适?或者说,你觉得你的这种行为能够体现出佛法的哪一个道理呢?这都是我们要逐渐思考的。

不是说在座的道友都有这个问题,只是分析末法时期的佛教团体中比较普遍性的一种现象,他觉得取舍时有纠结,觉得这么做好像不符合佛教徒的身份,不是佛教徒应该做的,好像自己没有无常观,没有暇满难得的理念,没有抓紧时间,没有走解脱道,没有珍惜自己难得修行的机会。但是对于家人,又觉得把家人放着完全放之不管,好像也不是简单面子上过不去,确实有点过分。这个感觉是没有错,这就是没有调整好才出现的。

希望大家在未来两个多月中,把握中道,高高兴兴、开开心心,带着感恩的心、善念的心、祝福的心,而不是抱怨的心,去过年,尽可能减轻自己负面的、罪业方面的心,尽可能跟家人多沟通、多交流,互相了解,给自己未来的修行开创好的空间。

在今年2015年底,心里多发善愿,多做功德,愿家人以后能跟佛法结上缘。因缘的成熟不好说,有一些即生就会成熟,有一些可能是你给他创造未来很好的缘起,他未来会成为佛缘特别好的一个人,因缘成熟需要时间,我们现在没有办法决定和掌控。但你不造这个因,他永远没有这个机会。这是我们每个佛教徒都应该做的。真心实意地去做,你的这一个念头、一个想法,就已经培集了无量的福德和资粮。过不过年,我反正什么也不管,管你家人高不高兴,闷在小屋里看书,总体来说,还是有点自私。还是前面的方法效果来得好一点,这个想法大家还可以再去思考。

结语

上一次讲修行与情感,是总括的说法,很多细节没涉及到,管理员收集了有将近一百个问题,我也看了,作为在家居士,修行确实非常不容易,家庭、工作有很多复杂问题。

今天这堂课来不及把那些问题全部答疑,后面针对类似的、具特色的、实际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很困扰的问题作整理,以后再跟大家交流。这个从长计议不着急,你们先把年过好。

过年一定要开心一点、欢喜一点,懂得把法本上学的这些内容用到你的实际生活当中去,这才叫会学佛。作为世间人,不能把任何事情想得太绝对,要从观待的角度来看,有一个取舍,在观待过、比较过之后,那我最好的选择目前是这样,那就是这样一个情况,这种方式大家以后要经常学会去用。否则有些佛教徒,学得很偏激,做事情也特别极端。

换句话,我们每个人在世间当中源于行苦的缘故,想纯粹不造业都很难。行苦的本身就是苦相,吃一口米饭或糌粑,都会间接沾染罪业。像这些问题,大家尽量能圆融、站在整体的角度客观、科学地看待,用智慧去分析每一个问题,用中道、合适的分寸去把握每一件事情,才不会让别人觉得特别怪异。

这些思路,你们再慢慢摸索、消化,这一点很重要,否则就是死学佛,一定要会学佛。

今天我们交流就到这里。提前给大家拜年,希望你们在年底,反思自己从世出世间的角度,做得怎么样。对明年,合理计划,完成下一步的闻思修行的任务。还要好好发愿,为家人、普天下的众生、所有的一切老母有情,清清净净地多发善愿,愿这个世界增上吉祥,愿所有众生暂时离苦得乐,究竟能得到真实的解脱。

这些都是我们在年底和明年初,大家应该要考虑到的。素食、过年人际交往上,希望大家很好地把握合适的分寸。希望你们开开心心地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