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融入生活系列开示(二)

佛法的社会实用价值(答疑)


答:你的意思就是让自己的同事、朋友,尽量在语言行为上不违背因果。这位道友是故意岔开话题,这种做法很用心,具有一定的智慧和善巧方便。学了佛法之后,如果会去用,运用纯熟后能应付各种场合,引导别人也比较方便。

在大学里演讲的问答里,上师没有直接用佛法而用世间的比喻去回答,世间人很容易接受。稍加分析,他就会发现自己的想法有漏洞,经不起推敲,只是大家都这么说自己附和而已。现阶段,推荐多看大学演讲的问答部分。

实际运用时转移话题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学佛一段时间后,因果上的见解运用熟练了,会容易操作。运用纯熟时,会发现自己的智慧也很尖锐,分析问题独到,且一句佛法也没有涉及。这需要经历闻思的沉淀。

答:可以,从养生、美容、长寿的角度都可以。中里巴人的《求医不如求已》,里面推荐过一个美容的五谷粥,那个主持人像个二十岁的年轻姑娘,实际上她儿子都已经二十岁了,大家都非常赞叹,这就是一个最好的广告。这些方法我们佛教徒都可以用。借用美容、养生的因缘,无形中他就去做五谷粥了,这就是纯素食。并不是说学佛了,我们只能用佛教的东西,其他的都不能用,不是这样。

答:对。我们就是要学会用世间的方法去饶益别人,对于在家居士来讲这很重要。

答:这不好说,因为他可能是假的,也可能是真的。如果单纯从慈悲的角度,把他看作一个需要饮食和财物的对境,可以施舍。如果是考虑到对社会的负面认知过大,也可以善巧考虑不做。汉地的习惯,真正的出家人是不会在大城市里到处去化缘,他们都喜欢待在僧伽蓝,出家修行人的福报一定是在那里。佛陀说过,乃至在家人在指甲上种田,我的出家众都不会饿死。这是佛陀的金口玉言。所以说真实的修行人没有过多地顾虑,出家人不会窘迫到这种地步,更不需要天天待在城市里化缘。

答:寂静的环境比较适合初学者,因为刚开始的时候,我们还不能掌控自己的心远离外境的种种诱惑。

但是,跟大家交流佛法如何融入生活,是想站在家居士的环境和现有条件的角度,使大家懂得把自己的生活工作变成修行的方便。这并不是否认寂静处和出家的功德,你可以选择出家,到寂静处,那是另外一种修行方式。整体上讲,并不是每个在家修行人都有这种方便。如果必须以在家修行的方式生活,那以在家身份肯定也有解脱道可走。如果能把握住,在家修行人决定可以解脱。

这两个角度需要区分清楚。在家修行还是出家修行,由自己来把握。

答:在家居士常会遇到类似问题。这会沾染罪业,比如推销酒,酒让人迷醉,它属于佛制戒,但是它也有自性罪。比如肉食,没有吃者就没有杀者,间接都会沾染这个罪业。

所以,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也只能去把握好一个合适的尺度。一方面只是维持朋友的情分,仅此而已,并不是大力帮他推销,人情、面子上过得去就可以了。另一方面自己常放生、常忏悔,用这种方便来忏悔罪业,保持中道。原则上尽量不沾染过失,能少一点就少一点。

答:不会。总体上讲,修50万加行过程中会显现一些违缘,因为这是特别好的积资净障的方便,尤其顶礼是跟上师瑜伽一起修,功德非常大。因为修的是上师相应法,只要忆念一瞬间,自己具足信心的话,就能跟大恩根本上师相应,能清净无量罪业,增上无量功德,可以跟上师心心相印,获得上师相续中无量的圣法功德。

我们无始劫以来的深重罪业藏在自己的阿赖耶识中,有时候会起现出来。进行对治时,一是外相上、外缘上要注意:比如心脏不舒服,该看病要看病,该吃药要吃药;磕头的时候要缓慢轻柔,只是多花点时间。另一方面就是多祈祷,要坚持磕,那么这个事就会一点点过去了。如果你在外缘上感觉身体不适,又磕得很猛,也没有去看医生服用药品,这是不合理的。感觉很难受时也可以稍微缓一缓,治疗一段时间后,感觉好些再接着磕,在暂停的这段时间先修其他的加行。

内在的祈祷和忏悔,这是根本的因;外面的助缘,对心脏的保养措施,这些也要用,外缘内因两种方式一起用,这种现象就会慢慢过去。

答:水果也可以不撤。水每天都要撤,早晨供,下午就可以撤。水果只要还是处于新鲜的状态,可以连放几天。如果你想撤,晚上撤了第二天早上再供,也可以的。这不是绝对,必须只能这样或那样,没有那么严格,关键在供养的心。

答:可以施出去,如果有阳台,直接放在没有人踩的地方,或者放在花里面比较清净的地方。

答:多祈祷三宝,多给他念经回向。你吃素,他吃肉,劝他少点杀。你也可以给他做好吃的素食,慢慢来,有个过程,一点点地做就可以了。

答:素食里有很多对治贫血的方法,包括熬红糖、当归、鸡蛋,用山药、芋头煲汤等。父母年纪大,吸收较弱,素食更容易吸收。如果担心老人营养不良,买一些熟食给他吃,从孝的角度也可取。如果父母已经吃素,最好还是不要中断。建议你们去网上查一下素食的做法。我们出家人就一直吃素,会吃的都没有太大的营养问题。像80岁的老人,基本上以煲汤、粥,吃稀为主,可以把身体养好。素食有非常丰富的做法,有生血的,有补气的,学着搭配好。包括像人参、灵芝、当归、黄芪,这些补气血,调配起来让老人慢慢地吸收,加上适量的运动,应该很快就可以补起来,不会贫血的。

如果实在觉得还是要摄取一点肉食的话,你刚才说的买熟食,应该算是比较清净的,自己去把握。

答:没关系。初学者有这样的想法很正常。三宝的加持不可思议,你的信心有多大,三宝的加持就有多大。对以前供的这些,不能生起轻视心,轻视心属于恶心,大乘的学佛者,对普通人都不会生恶心,何况对其他宗派?从广义上讲,都是修行人,只不过修行的路不一样。应该带着一种恭敬心,找到合适的地方,比如道观,可以清清净净地把他们请回去,自己心里也没有丝毫藐视。佛堂里也全是三宝所依,这样比较如法。

从这个问题看出来,这个道友对皈依三宝的意义还不是特别清楚,信心上也属于初学的状态,所以就怕自己见解上有缺失。这个不需要很多的顾虑,恭恭敬敬地请回去就好。好好祈祷三宝,不会有任何问题的。

答:修加行和闻思,就像一个人的两个拐杖一样,是配套使用。光闻思不实修没有力量,光修不闻思,就变成盲修瞎炼。我知道,对于在家人来说,最困难的就是50万加行的修量。你要想一想它的功德,以闻思的见解摄持修加行,你闻思的见解比较正确,摄持到位,修一遍加行就会产生无量的功德。这个对你今生来世的解脱,福报智慧的增上,生生世世修法的缘分,乃至最后成佛,都有很直接的关系。

修加行就可以让我们解脱。《大圆满前行》中的四共前行,出离心、大乘之皈依、菩提心等,贯穿整个前行的12个引导文。始终如一以菩提心去摄持,这个出离不是自己的出离,而是大乘的出离。在大乘菩提心摄持下的忏罪和积资,根性基本上就成熟了,后面的上师瑜伽就是直接成就的因,通过上师瑜伽的修法,可以直接获得成就。如果自己修力比较差,这一世没有修出来,还有一个不修而成佛的捷径——往生法。

依靠前行的教义,按照它的次第,我们这辈子都可以成就,哪一环都不能舍弃。如果没有闻思,不懂道理,就等于盲修瞎炼,纯是体育运动。要有闻思的摄持,加行的量也一定要有。所有的高僧大德、传承祖师,都是这样修出来的。50万加行能大幅度地增上福德,减轻业障,创造今生和来世的解脱之因,还有成佛度众的因,这很重要。略讲一点它的功德,就知道没有哪一条不重要,所以应该尽量去完成。

答:把握中道。一方面修行人确实要远离过多的散乱,另一方面也不要让人家觉得格格不入、无法接受。要学会做人,方法善巧。

答:生起菩提心主要是靠修四无量心,实际地串习,然后再再地忆念父母的恩德,需要修力,要一点一点来,慢慢调整自己的心态。这不是法师每次讲的要求都比较高,而是《弟子规》里面讲第一孝,就是父母对你不好的时候你还孝顺他,那才叫真正的孝,父母对你好你孝顺,还不叫真正的孝。

上师仁波切讲《弟子规》专门举了舜的例子,舜的父亲、弟弟一直想害他,但是他一直还是把他们当作自己的父亲和弟弟,慈爱对待。因为我们这几代人,在人规方面的教育断层,接触较少,不是上升到修行才去做,是做人时就要做到。

不管怎么样,要慢慢地去调整,在实际中串修四无量心,后面才可能生起菩提心。只有当你对父母真正地产生感恩心,真正产生了无论如何都要去报答他、度化他的这颗心,缘一切众生的心念才有可能产生出来。有些高僧大德讲过,菩提心是生生世世的修法,并不只这一世。我们要一点一点地串习,现在尽量做到对父母的恶念尽量少一点,一点一点来。

破除我执最好的方法,一个是菩提心。菩提心的修法是最容易操作的,推荐比较好操作的,可以先在贤善人格、人规方面多下功夫,比如学习儒家文化,包括佛教里面的《二规教言》《水木格言》等,学习这些人规法则,会扩大自己的心量,改变纠结和狭小的心态,你们去试一下。

还有一种,我执的直接对治法,就是空性。以后你们学到中观和相关实修法时,就可以去串习,能起到直接对治我执的作用。另外,出离心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压服我执。你看哪个比较好缘,自己觉得比较相应,你就长期去修那个。

需要提醒的是,修行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漫长的过程。有人说我修了三五个月,怎么没有效果出来,实际上每天打坐、观修可能是1小时左右,这三五个月的时间等于只修了几十个小时。无始劫以来我执的习气,仅靠这么一点点时间就想彻底断除,这不太现实。

长期闻思的过程中,如果你方法把握得比较准确,你的我执会越来越轻,大乘的教义本身就有这个力量。但如果不会学,就会越闻思越自私,这种情况山上有,山下更多。所以你们还是要小心,早一点反省发现这个问题,避免走弯路。   

答:在家居士为了一些世间的事业祈祷佛菩萨,确实需要一些因和缘。这个前因,你们都清楚,“精勤如山王,不如积微福”,就是前世你是否培植过这方面的福报,这很关键。今世多祈祷三宝。大家对《了凡四训》比较熟悉,不光是发愿存好心,实际行动非常重要,说一百遍不如行一遍,说得多不如做得多。自己的行为一是要遵循因果,再就是积极行善,这种情况下,因缘容易起现。

如何观察自己有没有这方面的福报因缘?这个比较难。即使你问活佛空行母的话,也不能完全确定。这比较复杂,有些就算前世没有造这个因,但这一世很努力地行善,靠这个善行的因,还有祈祷的力量,很有可能现世现报,在这一世起现,这就看你做的时候善根力的大小。《亲友书》中有一个教证:“恒贪不具对治法,功德主田之事生,五种善恶更为重,故当精勤行大善。”就是说对境殊胜,意乐非常强烈等等,总共有5个条件,可以使果法迅速成熟。这个你们可以参考。

作为凡夫人,不管这个果能不能现前,大家一定要积极去行善。这个果法有可能缘于你长年累月地坚持,于即生当中现前,也可能在后世现前。不能因为我前世没有积累福报,即生不现前,我就不做了。建议以菩提心摄持积极去做,而且平时行善的行为最好不中断。如果不管怎么努力,事情还是没有成功,那就以随缘的心态去对待。

答:尽量沟通不杀活的,劝他们不点活的。如果家人实在不接纳,你只能多给这些被杀的众生念经回向,对他们有利,暂时只能这样。还可以到寺院交一些钱,请僧众为他们超度、念经。自己给他们多念经,多替他们忏悔。你自己参与到其中,但你没有发心的意乐,应该没有共业。

答:在学院,上师讲授的教理是说,在供灯、供水、供饮食、供花时,都有不同的发心。供灯是愿众生获得智慧,供水是愿众生清净,供香是愿众生戒律清净,供饮食是愿众生受用圆满,全部是在菩提心地摄持下而发愿,都是为了自他一切众生,不是光是为自己。

撤下来的时候,心里想是三宝的加持品赐予、恩赐自己就可以了。撤下的贡品自己可以享用,也可以布施。汉地不方便施,如果是自己享用,就观想成三宝赐予的悉地就可以了。

答:总体原则上是在法本上少涂抹。铅笔可能好一点。如果有的水笔是透明的,划得非常整齐,那样也可能可以。用铅笔也好,水彩笔也好,把重点标注出来,便于复习等,只要划得整齐,不乱涂乱抹,都是可以的。

答:出家方面,尤其是汉人,出家时父母都没有同意的,除了佛化家庭之外。包括我们出家的时候,父母也都不同意,在这种情况下,很难解决。佛陀当年出家修行的时候,他的父王也不同意。这要靠自己去把握了。

答:个人行为没有犯戒,个人意乐不好勉强。可以让他听佛法融入生活的专题辅导,学会把控。

答:这和把工作生活转变成修行的方便是一个道理。其实,会带小孩就会修行。学佛初期还不太会运用佛法也正常,刚开始尽量保持中道,以后真正懂得了,去运用的时候再作抉择和取舍。

答:这个问题涉及到实修。修无常的验相,绝不是心特别紧张、焦虑,甚至吃方便面就可以,做饭是浪费时间,并不是这样。在我执的前提下,意识到死亡无定而产生迫切感是一个很自然的反应,是一个好事情,最起码心里对无常有感觉了。

但是,如果感觉我下一刹那马上要走了,修行问题还没有解决,很着急、急躁,就想把一切都扔下,自己去看书闻思,结果还是一片茫然,又怎么去对治呢?

修行的基,首先要学会放松。观修死缘不定,讲到了死期、死处、死缘不定,还有行住坐卧都要观修无常,这个观修更让人紧张,无时无刻都想到随时都要死了。要理解这样观修的目的,一是让我们明白无常的本身,另外从窍诀上讲,就是要我们懂得抓住当下。

也就是说,我们要认识到过去不属于我,未来不属于我,唯一属于我的就是当下这一念,那这一念用什么样的状态去护持?当我只拥有、只剩下当下这一念时,我应该让他处在焦虑的状态,还是善念的状态,是包容的状态,还是慈悲的、智慧的状态?这样想可能会好一点。

没有修到量,再着急也成就不了。更实际的做法是,护持当下每一个心念处于善念中。无常的修法非常殊胜,能鞭策我们精进。但是焦虑的心态,属于负面情绪,这是轮回之因,要断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