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需要科学来证明吗?

生命科学与价值观——台北大学演讲

『2013年11月29日』

赖贤宗教授:

尊敬的索达吉堪布、各位高僧大德、社会贤达以及台北大学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很高兴能够请到来台讲学的喇荣五明佛学院的索达吉堪布。他是一位非常杰出的宗教家,学问很好。他的译作跟著作大概有40本,横跨各个领域,比如说佛法科学观、佛法价值观等等。堪布近年也很重视在各个大学讲学,比如大陆的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这次堪布是应华梵大学、台湾大学、台湾师范大学还有我们台北大学的联合邀请来台巡回讲学。

今天在台北大学三峡校区这边,索达吉堪布要为我们讲的是“生命科学与价值观”这样的一个题目。其实早在2002年,我就跟堪布仁波切结缘。当时在天主教的辅仁大学有一个国际研讨会,探讨宗教与科学的关系。辅仁大学与欧洲的鲁汶大学齐名,是全世界最好的天主教大学之一。他们召开了一个很盛大的国际研讨会,研究宗教与科学,并邀请我在佛学这一场中演讲。后来那篇演讲收录在我的《佛教诠释学》里面,并在台湾和北京出版。这里面我引用到索达吉堪布1999年在河南出版的《佛教科学论》中的内容。所以,我跟堪布神交已久,属于一种学术的心灵交往。今天能够见到本尊,我心里感觉到非常高兴,所以我应该算是堪布在台湾最早的粉丝之一,至少在学术上是这样的。

在西方来讲,佛教与科学是一个很重要的研究题目,也就是说,宗教跟科学,它们好像是有矛盾关系,但其实也不尽然。在西方的宗教传统底下,有很多学者都尝试去探讨宗教跟科学的辩证关系,这是西方大学里面的一个学术课题。

我很高兴能够与各位共同探讨生命科学与人类的价值观,我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如同赖教授所说,我并不是今天才开始对这个领域感兴趣的,其实我在这方面花了大量的时间,对生命科学和人类的价值观有过长期的探索,我认为这两者之间需要融合。所以,当这边的教授提出这个主题时,我就开心地接受了,因为它和我平时的研究兴趣非常接近。

大家也许思考过生命的问题,也许从未思考过,无论如何,在21世纪,大家都很关心科学发展,同时也很关心自己的生活与价值观。大家在崇尚科学时会发现,所谓的最伟大的科学发明都是科学家用“心”创造的,这与佛教当中“万法由心生”“万法唯心造”的理念相同。

“人死如灯灭”的观念并不可取

生命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从广义来说,动物、植物都有所谓的生命,但是我们所探讨的生命是人类或者动物的生命,并不包括植物或其他因缘所涵盖的生命概念。

我们来分析一下人的生命。有些人认为,人只有今生一次生命,而人死如灯灭,死亡之后就什么都没有了。建立在这个观点上的价值观如何呢?坦白地讲,很糟糕。如果我们的一生相当于一棵树,那么当这棵树死亡的时候,人生也就结束了。而作为智商最高的物种,一个人能够活多少年呢?恐怕很少有人能活到百岁,因此我们每个人也只关注眼前几十年而已。在这种价值观下,我们在生活、研究工作中的贡献不一定会有很大的价值。这个问题非常值得在座中文系为主的老师和同学去探索。由于受到各种环境、生活方式以及从小受到的教育的影响,许多老师和大学生只关心眼前的生活,除此以外,对自己的人生并没有其他的追求。我觉得这样的心态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心识是产生心识的直接原因

有些科学家认为,虽然目前技术还不够发达,但是,通过对人脑载体的研究,最终可以用电脑完全复制重现人的意识。还有些人认为,佛教中的开悟,可能是人脑的一种病变,或者是由于人脑的某种特殊性质引发的。对常年研究这些课题的人来讲,这些言论,一方面很可笑,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这些人并没有充分了解古今中外众多学者的发现。如果他们了解了这些知识,就会知道,虽然人脑与意识的产生之间有一部分关系,但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一点,人以及所有有情众生的心识是一直延续的,这个结论很重要。佛教中有一种推理方法叫“前际无始,后际无终”。那这个推理是如何进行的呢?我们的心识与外在的物质是不相同的,产生心识的因就是心识本身,而产生心识的缘,有可能是身体,也可能是父母的不净种子等其他缘。这是非常严密的一种逻辑。以理推断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今天的这颗心既不是依靠身体产生的,也不是依靠体外的地水火风四大元素产生的。那这颗心究竟是从何而来呢?其实,我们今天的这颗心是由昨晚的心产生,而昨晚的心是由前天的心产生。如果一直这样追溯下去会是什么结果呢?我们会发现,刚出生时,胎儿的心应该由中阴、前世的心产生。心有一种延续性,这就是心的力量。

因为科学家们还没有发现心的延续性,所以他们经常会说,人所有的一切意识都是在大脑中产生的。但其实科学界自身对此也有不同的看法与证据。比如,西方有一位科学家叫约翰·罗伯(John Lorber),他在为一名学生做医学检查时惊奇地发现这名学生没有大脑,但是成绩却非常优异。后来,他召集了数百人进行脑部检查,这些人智力正常,生活学习与常人无异,唯一不同的是,他们的头都比较小。检查结果表明,很多人都没有大脑。这个研究在《Science》杂志里面讲得非常清楚。后来罗伯教授在进一步的研究过程中确认,有一部分人完全没有脑的成分,有的则是脑成分非常非常小。最终,他一共发现了数百位无脑者,而这些无脑者的生活完全正常,这是科学史上一个非常惊人的发现。

佛教观点是可以被科学验证的

科学研究应该是公正的。在研究过程当中,你一定要思考科学发现的究竟意义到底是什么。在平时的生活当中,大家恐怕对这些领域接触得比较少,因此有些人认为,人来到这个世界以后,就是顺其自然地活着,死了就死了,之后什么事情也不会再有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人的一生与一棵树的一生没有差别,最后会干枯;或者是和一朵花一样,最后会凋谢;又或者像一栋房子,迟早会倒塌。欧洲的一些建筑已经存在了好几百年,这样看来,一个人的生命连一栋房子都不如。但实际上,生命并非如此。

我们无需去苦苦寻觅生命的奥秘,其实东方的佛教中对此有非常细致的描述,而科学正好可以去验证这些描述。现代人喜欢用科学来验证佛教,其实按理来讲,佛教并不需要科学来验证,但因为人们逐渐迷失了自己的方向,失去了德智,因此,科学验证才变得有必要。而当佛教被验证之后,我们要承认心识的存在。

心识的存在非常合理。心识和身体完全不同,并非一体。有些人可能认为,这个会不会与信仰有关,是不是人们编造的?产生这种想法的人可能比较固执己见、不愿承认真理,只相信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日常生活中,有些人非常相信自己的感觉,如果自己觉得某件事不合理,就肯定不承认。但是也有一些人比较公正,起初认为不合理的事情,经过自己的思考之后,逐渐承认,趋入正道。希望大家能对“心识独立于身体”这一观点再三思索、研究。

前几日有一则新闻报道称,有一位叫罗伯特·兰札(Robert Lanza)的科学家提出了一个观点称作“生物中心论(Biocentrism)”。他经过多年的研究后发现,人死了之后并不是一切都消失,而死亡也并不像无神论、唯物论或者其他宗教所说的那么简单。

回忆不起来,不代表前世不存在

我对人们所提出的一些论点进行过对比,我发现其实人们并没有任何充分、确凿的理由论证前生后世不存在,只不过是很多人不相信、不愿提及而已。如果我们可以陈述出前生后世存在的依据,而不能找出不存在的理由,那说明前生后世实际上是成立的。

当然,不可能每一个人都清清楚楚记得自己的前世情况,但如果因为现在记不清楚就不承认其存在的话,恐怕并不合理。例如,我们对小时候,或者胎儿时的情况也记不清楚,但不能因为现在记不起来,就认为小时候,或者胎儿阶段不存在。又比如,当家里老人说“你是哭着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你也不能因为自己想不起来就不承认。

佛陀说众生入胎时有一种胎障,一旦入胎之后,除了有极特殊因缘的人,自己根本没办法想起前世的情景。这样的胎障每个人都具足。所以,我们应该要承认心识的存在。

曾经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汉斯·贝德(Hans Bethe)非常赞叹数学家约翰·冯·纽曼博士(Dr.John Von Neumann)。纽曼博士认为,人除了身体以外,还有一个精神的延续存在,这种精神的延续存在直接影响到人的身体。此外,1963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尤金·威格纳博士(Dr.Eugene Paul Wigner)在评论纽曼博士的观点时,也完全赞同人的生命,除了身体以外还有延续不断、不灭而存在的一种东西。这些信息在网上都能查得到,希望你们能对相关的观点多关注。如果我们的价值观建立在短暂的人生之上,只关注眼前几十年的话,目光比较短浅,非常可惜,而且也不合理。恰恰因为我们现在还不懂这样的道理,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好好地去学习一下这方面的内容,尤其是前生后世方面。

我们依靠业力,在轮回中不断流转

因为我们今天的主题是生命科学,所以我想着重讲一下生命的轮回。实际上,在座的各位在轮回当中流转了无数世才来到今天、来到这个世界。如果我们还继续不断地造善业或者恶业,依靠这种业力,我们还会不断地在轮回当中流转。

其实轮回的故事非常惊人。我们佛学院有一位慈诚罗珠堪布,我翻译过他写的一本书叫《前世今生论》。台湾的喇荣三乘法林中心也印过这本书。这本书不但讲了传统佛教当中前世后世存在的道理,还引用了很多现代的科学依据,对生命的科学观有着非常详细的阐释。现在这本书好像叫做《轮回的故事》,在台湾有繁体版本。台湾有些年轻人看不懂简体字,而大陆有些年轻人则看不懂繁体字,所以这本书在台湾用繁体字出版比较合适。

仅仅通过今天这一堂课,我们不一定能马上了悟前世今生的意义,因为它的道理十分甚深,就好像非专业人士去学习物理学,或者量子力学中一些很深奥的道理一样,即使你再努力去思维,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懂得它的原理。不过虽然道理甚深,但我们还是需要去研究。

一个回忆前世的案例

我以前看过一部很有意思的纪录片叫《前世今生——轮回的故事》,我推荐大家在方便的时候看一下。这部纪录片中提到了三位能回忆起前世的孩子,一个是斯里兰卡的,两个是美国的,其中斯里兰卡的这个案例更有说服力。

斯里兰卡案例中的主人公叫狄露西,是一个女孩子。她三年当中一直对家里人说自己前世的种种情况,这使得她的父母很苦恼。她的母亲认为,虽然自己对狄露西很好,但是她却没有把自己当作母亲,好像是自己没有尽到母亲的责任一样。狄露西的父亲也很生气,于是制止狄露西,不准她再提起前世的事情。但是狄露西并没有把她当时的家当作自己真正的家,并一直讲前世的一些事情。

由于狄露西把一些前世的情况说得十分清楚,包括她前世的父母亲叫什么,家里有多少人,她又是如何去世的等等。最后,她的家人实在没有办法,于是就去狄露西经常提到的那个地方去寻找线索。他们去请教了一所寺院里的长老,但长老也不知道当地是否有这样的情况。后来,这位长老介绍了一位新闻记者给他们,并将狄露西的事情刊登在了报纸上。过了一段时间后,这件事情在当地传得沸沸扬扬,大家都很好奇这件事究竟是真是假。虽然斯里兰卡是个佛教国家,与其他地方相比,更加容易接受轮回的观点,但这件事情依然引起了一些争议。当时恰好有一家人,在报纸上看到了狄露西的故事,发现狄露西的描述与他们家几年前去世的一个女孩子的情况一模一样,于是他们就给狄露西家写了一封信,要求见一下狄露西。

狄露西一家大概要乘车六七个小时才能到达那里,但是在接近这个城市的时候,她就已经认出了所有的路标,甚至为司机指路,应该在哪里转弯,应该走哪一条路等,亲自将人们带到了她前世所在的家,而且她对前世父母家里的很多东西都记得清清楚楚。

当时还有一位冰岛大学的科学家,叫做海若森。他刚开始不相信轮回,觉得轮回不可能存在,但经过几年的研究调查后,了解到狄露西的故事,并进行了跟踪调查。最后,他确认狄露西的故事确实属实,没有任何捏造的内容。从这个案例来看,轮回确实是真实存在的。

在座的各位不一定能想得起前世,但我还是希望大家能看一看这个故事。也许你们对故事的内容并不相信,而我今天到这里来,也并不是要强迫大家一定要建立起轮回观,更不是强制给大家洗脑,不相信也是可以的。但是各位在看过这样的纪录片后,可能会对以前的观念产生一些疑问,比如,究竟有没有轮回?如果有的话,我前世到底是什么样的?我死了以后又会经历什么?

一个人是否容易接受轮回的观点,这与他的家庭背景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有些人从小接受过一些熏陶,现在非常容易就接受轮回的观点。但有的人从小没有任何熏陶,现在接受起来非常困难,不相信轮回的存在。如果通过这些书籍、纪录片,在自己心里产生一些疑问,也是可以的。虽然自己以前不相信今生来世,认为这是一种谬论、是错误的观念,但从此以后,自己不但关心今生,更要关心来世,因为来世是漫长的。

高尚价值观的根本在于承认轮回、深信因果

今生活得再久也就是这么几十年,如果真的有来世,那我们就要做一些善事,否则,来世要承受今生所造的种种恶业,非常可怜。有些人问我,为什么我在高校里经常讲业因果和前世今生?因为我觉得业因果的观念在人生价值观当中非常重要。为什么呢?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当中,高尚价值观的根本就是承认前世今生并深信业因果。如果一个人承认前世今生,也相信业因果的话,多多少少都会行善断恶,心里会有一种约束,对恶行也会有一种恐惧感和警惕感。

如果不相信前世今生或业因果,那即使表面上学佛、信仰宗教,表现得十分善良,但他的见解仍然值得思考。所以,相信前世今生和业因果非常关键。当然,用佛教中的依据来印证的话,业因果完全讲得通,对深信前世今生和业因果的佛教徒来说,这也根本不用印证。而对于一些不相信的人,他们可能会寻求科学的手段,用科学去印证前世今生和业因果,这也是完全可以的。

一个业因果的案例

美国曾经有一位有特异功能的人叫凯西。他的特异功能是什么呢?他能知道很多人前世的情况,也知道一些人的疑难杂症的病因。他通过一些忏悔的手段,或者通过为病人讲授一些心灵知识来治疗病症。当时凯西的事情在美国非常轰动,有些人说他的特异功能是假的,但有些人说他真的可以说出很多他不可能知道的事情,所以他的特异功能应该是真的。

哈佛大学当时有一位心理学家叫孟斯特堡。他一开始十分排斥所谓的特异功能,认为凯西的事情肯定是骗人的,世间不可能有这样的事情。后来他想去了解一下凯西所谓的特异功能,然后揭穿它,把它的真相告诉世人。但是在了解后,孟斯特堡完全被凯西的能力折服了。他发现,原来事情并不是像他原来所想象的那样是个骗局,里面还是有一些非常神秘的科学现象存在的。

凯西发现,人们在即生中所得的一些疑难杂症,其实是业力引起的。业力的作用像“回旋镖”。回旋镖是一种武器,扔出去之后,自己会再飞回来。业力也有这样的一种“回旋镖”的作用。我们经常说“这是业力现前”,这种说法确实是对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对其他人所做的任何事情,最后的作用力还是落到自己身上。比如说,我现在杀人,但是最后杀人的行为会慢慢旋转到自己身上,自己受这种痛苦。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凯西的一位女性病人,她从小就有皮肤过敏的症状,不管吃什么、用什么,都会引发皮肤病。凯西和孟斯特堡经过很长时间的观察,最后发现这位患者的前世制造了一些化学物品,这些化学物品让很多人皮肤过敏,而通过业力的作用,自己今生感受皮肤病的痛苦。在长时间的交流后,孟斯特堡最后也完全承认,所谓的业力确实存在,而且它的作用可以通过“回旋镖”来说明。

我们应该承认“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或者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善得善,种恶得恶”。这是一个非常奇妙的事情。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每个人所造的业不相同的缘故,即使是一家人,长相会各有不同,快乐和痛苦也不相同,即使是亲兄弟、亲姐妹,甚至双胞胎,在成长过程中,父母给予他们同样的照料关爱,但是长大之后,每个人的乐受和苦受也完全不相同。再比如,同一位老师的学生,他们的成绩和将来的去向也完全不相同。

大乘菩提心是值得提倡的高尚价值观

我们想要提升自己的价值观,需要从根本上着手,如果没有从根本着手,只是空喊一个美好的口号,恐怕自己的人生不一定会有很大变化。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不但要懂得业因果的关系,更要懂得前世今生的轮回,在此基础上,我们多做善事,多做利益众生的事情。

佛教当中有一个专门的名词,叫大乘菩提心。大乘菩提心有一种忘我、利他的精神,可以说将自己的一切都付诸他人,只要是能帮助到他人,就要尽力去做。实际上,这种大乘菩提心在任何一所大学当中都是值得提倡的精神,在任何一种知识领域当中也都值得学习,否则,我们在学校里面所接受的只是自私自利的心,为了自我而发展、为了自我而创业。当然,为了自我去发展、去创业也很好,这是一种勇气,但是如果过分强调的话,到了一定的时候,我们的家庭、社会,乃至国家和全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呢?完全没有利他想法的心态是非常糟糕的。

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该有一种为人类、为众生而生存的精神。曾经有人问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您跟普通人之间,有什么差别?亚里士多德说,普通人活着是为了吃饭,而我吃饭是为了活着。普通人赚钱是出于什么目的呢?就是为了活着,为了生存。生存又是为了什么呢?就是为吃饭。而真正有学问、有知识的人,即使自己在生活、饮食上条件稍微差一些也没关系,他们都不会过于挑剔。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要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我们不但要懂得科学知识,更要懂得生命最奥秘、最甚深之处,否则,人的生命会过于简单。

表面上看来,我们现在发明了很多科技产品,本来依靠这些发明,可以让人们生活得更加便捷轻松,可是当科学越来越发达,越来越多的机器被创造出来的时候,我们却感觉越来越忙了。比如,有了手机之后,本来可以依靠它交往更多的朋友,应该越来越快乐,但实际上我们变得越来越孤独,因为大家都忽视了身边的人。本来我们依靠现在的诸多便利途径能做很多事情,但当科学越来越发达的时候,我们所做的违背心中道德的事情越多。有一位科学家也说,当科学越来越发达的时候,人的心中可能越来越痛苦。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欲望越大时,追求的事物会越遥远。这是值得深思的。

因此,我的价值观就是,人活在这个世界,不仅是为自己而活,最好还能多多少少为身边的人和其他众生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