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利他?

为什么要利他——第三届世界青年佛学研讨会演讲

『2013年7月20日』

主持人致辞:

非常感动,今天这么晚,大家还相聚在此,参加索达吉堪布特意安排的交流活动。

为了此次的青年佛学研讨会,我们相聚在香港已经四天。每次看到会务组发心人员的忙碌身影,就想:此次大会的圆满成功,真的不是靠一两个人的发心就可以实现的,更不是靠自私的心可以圆满的。是每位发心人员心存善念、深怀利他,大家积极配合,第三届“世界青年佛学研讨会”才得以成功。进而再细想,世间哪件事情的成功不是依靠利他心才能实现呢?闲话少叙,下面就有请尊敬的索达吉堪布为大家作开示!

今天共同探讨和学习的,是“可持续发展”中“为什么要利他”的话题。在座大多是“世界青年佛学研讨会”的青年人,也有特别开许的其他宗教的人士,但不管怎样,利他心对每个人都非常重要。

利他心对人类的价值

现今的社会是一个充满功利心的社会。学校中也不太灌输利他,培养的基本都是知识技能,让人会电脑、会说话、会写字,会各种各样的知识,很少灌输“怎样做人、怎样利他”的道理。这样培养出的,往往是只懂技术而不具备完善人格的人。

最近美国称,到2015年,能制造出在地面参与作业的机器人,但这种机器人没有人性。现在的学校培养出的人,如果只懂知识、没有德行,跟这种机器人基本相同,很可怕!

人的利他、孝心等德行,一部分是先天的,一部分是后天教育熏陶的。而现在,经由后天教育培养的德行非常少。但其实,利他心是一个人不可缺少的素质。

“世界青年佛学研讨会”会歌中有句话“智慧和慈悲是永远的新鲜话题”,我也这样认为。

只要人类存在期间,都需要智慧,离开智慧连基本生活都无法解决;而慈悲利他心则更为重要,如果缺少它,世界会变得很可怕。

据联合国统计,现在全球总人口72亿,再过12年增长到81亿,到2050年预计达到96亿。当前国际上最关心的,是人格教育。因为如果缺少这种教育,地球上的大多数人都以自我为中心,这样自私自利的一群人对地球和人类社会能带来什么?大家可想而知。

利他心对个人的利益

利他心对个人有没有利益呢?

实际上,利他心对个人获得健康长寿和内心安乐,都有巨大帮助。

以前有位心理学家马丁,给学生做测试。让其中一群学生每天过得很开心,只做一些娱乐活动等他们特别喜欢的事;同时,安排另一群学生每天帮助他人,办慈善商店、做义工和志愿者等。

一段时间后,同时测试他们的心态。结果发现:过得非常开心的那群学生,幸福指数越来越低,快乐的心无法长久;而做慈善的那群学生,幸福指数上升,快乐的心态很长久,身心的健康都有很大提升。

最近美国医学界也发现,心脏病人中有两类情形。一种人整天在说“我身体不好,心脏不好”等等,特别关注自己的病情;另一种人,虽然心脏不好,但不在乎,反而尽量去帮助别人。结果发现:整天说身体不好的人,病情越来越严重;不关心自己的病反而经常帮助别人的人,病情反而越来越轻。

藏传佛教寺院中有部非常流行的书,从印度传来的,叫《入菩萨行论》。这部论典改变了很多人的心态和命运。这里面再再讲:有了利他心会很快乐,很多事情会有随缘的感觉;相反,没有利他心,自私心越来越强,则会很痛苦。

所以,不要认为利他是很可怕的事。现在的家庭、学校和社会中,没有灌输“利他最有意义”的价值观,由此导致很多人认为利他是压力和负担,对利他不予认可。有了这种观念,利他心就无法提升。

大人也需要培养利他心,不要认为:我是大人,我是家长,我是知识分子,我是大学老师,不需要培养利他心了。

那天我遇到一个大学老师,他自己讲:“我虽然是大学老师,但其实这个名称让我滋生了很大的傲慢。因为是大学老师,好像就看不起中学或小学老师以及自己的学生。其实我相续中也没有什么大的知识,所谓的‘大’我配不上。”我觉得他对自身的评价很公正。凡夫有很多烦恼、痛苦、毛病和缺陷,应经常反省,削弱自我,这样利他心自然会出现,烦恼也会减轻。

利他心是人本有的

有人可能想:有些人有利他的善根,有些人不一定有。实际上并非如此,人之初性本善,利他心是每个人本有的。

对此,佛教中有很明确的观点——一切众生皆具如来藏。如来藏在每个众生心中决定存在,而如来藏的本体能散发出慈悲和善。不仅佛教中如是承认,现代科学也证实了这一点。

以色列有个心理学家,叫爱伯斯坦,他建立了一个机构,研究人的基因。研究过程中发现,三分之二的人具有利他的细胞或说元素,它存在于血液中,医学上称为“多巴胺”。并发现,这种元素能给人的心灵带来快乐。

通过实验,科学家认为大多数人只是没有挖掘利他心,真正去挖掘时,利他心就可以显现。

所以,有些人性格不太好,有些人脾气比较暴躁,有些人习性相当恶劣,这些人有没有利他的善根呢?是有的。

《宝性论》中讲:断善根众生也具佛性。其实,并不存在真正断善根的众生,这是佛教中的常识,很关键。所以说,每个众生都有本具的利他特质。

帮助他人就是成就自己

彼得·辛格有一本书,里面说“帮助他人并不是自我牺牲,而是自我实现”。这句话对我触动很大。

一般人帮助别人时可能认为,“我布施钱给他,我很厉害”“路上遇到一个人特别痛苦,我把他送到医院”,或者“一个老人走路很艰难,我扶了他一把”等等。自认为了不起,在为别人付出。

实际上助人者得到了更多,也可以说,你并没有付出而是获得了。

慈慧基金会里资助大学生的一个人,讲:“我原来认为,自己资助大学生很了不起——我有钱又能发心。但今天看来,其实帮助别人对我是一种机会和给予。”

他并没有认为“我给予他”,而认为是“他给予我”。在逻辑学上,有些人对此可能想不清,钻在牛角尖中,一直认为“我是帮助者,别人应该感恩我、回报我”。但这种想法不合理。

寂天论师在《入菩萨行论》中说:“何须更繁叙,凡愚求自利,牟尼唯利他,且观此二别。”意思是,不用说很多的语言,世间凡夫人每天以自我为中心,从早到晚为了自己而奋斗、奔波;释迦牟尼佛为主的十方三世诸佛,把一切精力用在利他上,没有丝毫自私心。但是前者依然在轮回中流浪,后者反而已经获得了成就。

谁有利他心就了不起

我不知道香港这边的价值观是怎样的,但是现在价值观上,大家一定要树立“谁有利他心就了不起”的观念。

有些人稍微有点钱财地位、名声才华等,就洋洋得意,认为很了不起,开始夸夸其谈。其实真正和释迦牟尼佛因地时为利众生付出宝贵生命相比,凡夫人所做的区区小事,真的是微乎其微。人在宇宙中是相当渺小的,不应该因为一点点小事而自我夸耀、自我宣传。其实,自满行为本身就表明:此人是个凡夫。

佛陀曾在不同经典当中讲,如同不净室中不会有香味,凡夫人不会有善妙的行为。实际上,乃至未得菩萨果之前,要完全断掉自私心都有一定的困难。

但是,不论你学过大乘佛法,抑或之前从未接触,都要努力培养一颗利他心。如果没有利他心,即使有再高的智慧、再了不起的身份,也没有什么价值。

最大的魔,住在你的心里

前两天的交流中,我发现:有的人也许是家庭或学校的原因,内心具备感恩心、利他心;但有的人,内心充满恶见,善妙的正见及信心、智慧等都非常微弱。

21世纪时,基本的推理思辨能力,许多知识分子都具足,但是否具足感恩心呢?可以说,现在有些人,不要说大乘的利他思想,连最基本的做人的德行都不具足。这确实很可怜。

这种现象在大学群体中比比皆是。所以,家庭和学校里推广传统的利他教育非常有必要。

不一定你要改变整个教育制度,这有一定的难度。重要的是,每一个人要知道现在存在的问题,有危机感。这个问题不是金融危机,金融危机过了一个风暴后就烟消云散。这个问题是精神危机,可能影响好几代人。

忽略人格和慈悲教育,这样培养出的人即使有智慧又能做什么?不要说为家庭、社会或全人类服务,可能连基本的生存能力都不具足,甚至有可能给社会带来危害。

比如,希特勒也非常聪明。有一个名为《意志的胜利》的纪录片,是1934年纽伦堡召开帝国会议的纪录片。里面讲到希特勒时,有人看后觉得,“哇,他真的很了不起——有智慧、有能力、有口才、有势力”。但是看看他最后给世界带来的危害,对此现在德国人只要一提起,都是很悲哀的声音。

现代教育也是如此,学校里经常看到口才好、能力强的人,但这些人到了高层次时往往会怎样呢?有的就用智慧和能力谋私利,成了贪官污吏。比如,有的一个人有370多套房子,贪污钱财也无数。

那天有一位印度教授说,印度有个人藏了5000双鞋子,因为这个人认为,这可以作为财富的一种象征。但是一个人占有5000双鞋子,想一想,浪费了多少资源啊?与之同时,非洲等很多地方有多少人还饱受饥饿的折磨,所以说,人心太冷漠了,只管自己。

现在很多有钱、有能力的人为了私利,拼命买房子、拼命赚钱。甚至有人把钱移到香港、瑞士或新加坡。我那天遇到了一些新加坡和瑞士的银行大老板,他们讲到很多国家中的贪污分子跟他们的关系,也许真实,也许不真实,但是我就觉得,地球上的人确实很自私。

世间中最大的魔是什么呢?大乘佛教认为,最大的魔不在外面,外面的魔王虽说也很可怕,但内在的自私自利心,才是最可怕的魔。

利他心是永久的财富

有利他心的人即便没有外在的财富,这颗利他心也是永久的财富。

一千多年前,有个国王,他手下有位大臣,这个大臣利用权力帮了很多人。许多奸臣对他看不惯,诬告他贪污国库的财富。于是国王要求大臣将自己的所有财产列个清单交上来。

当时大臣就把财产列成清单,交给了国王。国王一看,吓了一跳,确实他贪污了很多财产。于是问:“这些财产是你自己拥有的吗?”大臣说:“是的。”

国王继续问:“能确定吗?”他说确定。国王就准备判他死刑。

后来问:“这些财产在哪里?”他说:“我送给困难的人,全部捐出去做慈善了。”国王很不理解:“你不是说这些财产都是你自己拥有的,自己是确定的?怎么又说都捐出去了?”他说:“国王你不知道,实际我捐出去的财产才真正是我自己的,生生世世都可以拥有;我占有的反而不是自己的,因为死时也带不走,地水火风的各种灾难也会毁坏它。”

国王听了觉得很惭愧,因为他自己也占有很多财产,而当他离开时,也确实一丝一毫都带不走。

社会上的很多人很可怜,他们拼命赚钱,目的是什么呢?就是老了用、生病时用等等,但最后真正用到的很少。国际上有些银行专门占死人的钱,因为密码只有本人知道,人一旦死了,这些钱财下一世也无法用,别的亲友也用不了,钱就成银行的了。

这样守护财产有没有功德呢?没有。

比如自己有三万块钱,全部锁在银行里,死的时候,谁都不知道密码,这些最后都变成银行的了;而如果活着时把其中一部分拿出来做功德,就成了生生世世的财富。

所以,大家要想一想利他心的价值。《经庄严论》中讲:求自乐的人不但不会快乐,反而经常产生痛苦;求利他的人不但自己快乐,而且事业圆满成功。用佛法的智慧观察,利他心的意义和价值超越一切。

成佛的唯一因是什么呢?就是利他心。

有的人可能觉得:“我需要生存,怎么能不自利呢?”实际上,基本的自利是可以的,凡夫人对饮食等不得不关心。但如果唯一只想着自己,就不太合理。

可以观察观察,自己从早到晚想着众生、想着帮助众生的心态有多少?这样一观察就可以看出,我们的心还是充满自私的,利他心很少。

实践利他的五种力

即使有利他心,能进一步付诸行动的更少。

有些人经常给别人提建议,比如开会时,经常说别人“这个不对,那个不对”,但让他自己用行动做时就不说话了。这不太好。

对于利他,也不应当只是口上说,实际行动也要做得出。

当然,做的方法也要掌握,如果没有掌握,要真正利他也有困难。

藏传佛教中有部论典叫《修心七要》。里面讲到利他心时,总结了五种力,这五种力对于圆满利他很重要。

第一个:引发力。

就是要发利他的愿:我在今天、明天,这个月或这一年中,这一生乃至生生世世,一定要帮助天下无边的众生。发自内心地发这种善愿。这很重要,如果没有发愿,后续的实际行为也不可能有。

当然,利他不一定非要用钱财,也不一定非要自己的身体到医院里当义工等。哪怕坐车时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也是一种利他。但无论如何,首先要有利他的愿。这种利他心的发愿叫引发力。

第二个:串习力。

光是一两次口上说要帮助众生,或者心里发一两次愿是不行的,要长期在生活中串习。无论上班、出差或在家里做饭,尽量将利他贯穿于其中。否则很难以稳固,可能只是遇到上师、道友等时,受其影响,才愿意去帮助他人。

前两天“世青会”的有些老师讲利他心时,好多大学生一直说“我以后要帮助众生,我要发心”。但这只是一个开端,如果没有长期的修行,可能过两天就没有后续了,不能“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修行上也可以用。不要认为这只是政府的一种说法,其实修行要不要可持续发展?更需要。

藏地有句俗话:“说话开头难,做事中间难,修行结尾难。”说话时,很多人不知道从何说起。做事时,中间会遇到很多麻烦和问题,比如有人办公司做项目,中间遇到很多问题,这时如果没有思想准备,就会缺少挑战的勇气和能力,事情就会夭折。但修行呢?结尾难。很多人刚开始发菩提心时,“我要努力地利益众生”,好像很勇悍,但是到了中间就开始削弱,最后变成虎头蛇尾。

有些修行人也是,刚开始特别精进,信心似乎很大,流泪哭喊着“我一定要成佛,我要度众生,我不想睡觉、不想吃饭,从今天开始一定要度众生,乃至生生世世一定要跟随我的根本上师”,就开始跟着上师跑。结果没两天,就累了,跑不动了。有的最后还对佛法生起厌烦心,甚至产生邪见。

因此,“可持续修行”很重要。一两次的利他心是不行的,要把利他贯穿在生活中,这叫串习力。

很多人特别希望做一个善良的人,做善良的人不是口头上说的,不是广告上写的,而是要在实际生活中践行的。

其实这方面,藏传佛教确实很殊胜。这不是因为我是藏族人而这样说,而是很公平、公正地说的。在藏地,一千多年以来佛法已经融入到生活中,人们不是遇到困难才开始祈祷,不是生病了才开始念咒,也不是死的时候才念几句“阿弥陀佛”,而是行住坐卧中都在熏习大乘佛法。

因此,所谓的利他心不要当作偶尔的、演节目一样的一两次行为,这不是真正的修行利他,长期串习很重要。

第三个:善种力。

就是种下很多善根的力量。发愿利益一切众生后,不做善业、不积累善根,是不可能成功的。比如这次开“世界青年佛学研讨会”,背后有很多人的付出,没有这些付出就不可能有结果。做任何事都是这样。

因此平时要作七支供、祈祷或念佛等,经常积累善根。

很多人想利益众生,但并没有创造很多的资源。什么资源呢?最根本的、最重要的是精神上的资源。有些人说:我没办法利他,因为我没有钱。其实利益众生不一定非要用钱,有时真正的爱心远远超过金钱。

我那天听到一个故事,一个中国人陪一个美国妈妈带她的小孩到市场买纸和笔,这个美国小孩特别喜欢画画。

他们在路上看到一个乞丐,可怜兮兮的,小孩准备把买笔和纸的钱施舍给他。中国的这个人就说:“不要给,这些都是骗子。”这时美国的那个母亲说:“不要这么说,让他给吧,能这样施舍是我做母亲的骄傲。”

后来中国的这个人就说:“其实这些乞丐是装的,他们很有钱,可能比我们还富裕,是自己不好好挣钱,在这里要钱。”(平时很多人也喜欢这样说,“这些人是骗子,不需要去布施”等等。)

美国的这个母亲就说:“他也许是骗子,也许不是,但是我要给孩子留下的影响是什么呢?就是利他心的一种影响。利他心的价值远远超过金钱。如果今天我说‘这些乞丐是骗子’,这个孩子以后看到任何乞丐可能都会认为,‘噢,这是骗子,因为我母亲以前讲过’。”

所以这个母亲认为,眼前的这个乞丐是不是骗子不重要,从小对孩子灌输利他心才最重要。

其实,要培养利他心,首先要树立“利他很重要”的观念。如果你的孩子今天帮了他人,你就要着力地赞叹:“帮助别人很重要,你能这样做特别好!你真是我们家的骄傲,我们家里有你这样的菩萨,以后有希望了!”

但很多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并不是这样,反而是负能量的灌输。因为父母自己也不懂真正的正能量,也认为自我宣扬、自我展现最重要。现在整个社会都普遍崇尚自我炫耀、自我宣传、自我提升,所有的精力用在自我上。其实,自我是一切痛苦的来源。

《入菩萨行论》中讲:“所有世间乐,悉从利他生;一切世间苦,咸由自利成。”世间的所有快乐,都是由利益他人而获得的;世间的所有痛苦,都是由利益自己而产生的。

这一点,我们通过智慧也可以观察得到。比如,每天自己心里的痛苦是不是自我引发的?社会上的家庭问题是不是自我引发的?

很多在家人吵架时,互相抱怨时,都是“你对我不好”“你对我不公平,你以前对我很好现在如何如何”,全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而吵。没有一个人说:“你对社会不好,你对别人没有帮助。”所以说自我是痛苦之源。

第四个:破斥力。

修行利他时,如果冒出自我保护的心,就要破斥它。要想到“维护自我是惭愧之处”,一定要呵斥它、对治它。

第五个:发愿力。

哪怕一点点善根也回向给一切众生,并愿自己能够生生世世利益众生。

像阿底峡尊者以及很多高僧大德,一生当中利益他众,除利他外,根本没有自我的空间。世间人拥有这种心态的有多少?是很少的。

即便成佛,其究竟目的也是利益众生。藏地有位特别伟大的上师,叫华智仁波切,他就说:成佛并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要帮助众生。佛的主要工作就是利益众生。

因为佛觉悟了万物的真相,智慧、悲心和能力都圆满了,这时利益众生非常方便。比如世间中,有觉悟的高僧大德或知识分子,帮助众生的能力就与众不同。

这以上是实践利他心的五种力,很重要。

没有利他心,就没有实质的意义

我以前看过一本书《沙漠的智慧》,里面说:“如果不能跨越人类与自我的隔阂,即使飞到月球也没有什么意义。”这一点说得很对,科技再发达、人类再聪明,如果不能真正将自己和人类融为一体,没有跨越这个深渊,或者说没有利他心,就没有真正的意义。

即便你长得再好看、钱再多、地位再高,都没有什么实质的价值。

那天去美国时,我发现哈佛大学里有相当一部分人,利他心非常不错。也发现个别的教授和学生,自认为在这个大学任教或读书很了不起,自高自满,对所有的人都不屑一顾。当时我就情不自禁地说:“如果没有利他心,即使你读哈佛,或者变成国家总统,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对人类不一定有利益。”

在座的大多是知识分子,是非常了不起的人才,可能你自认为很荣耀。但扪心自问我们有没有利他心?如果没有利他心,按照大乘佛法的观点,即便是再怎么样的佼佼者,也不一定真正对自他有益。

所以,各位要经常培养利他心,这样对自己有非常大的利益。更重要的,在全球来讲,利他心的价值也会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