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做成佛的修行吗?

佛道,指的是成佛的修行。这里的非道,指的是我们常说的贪、嗔、痴、嫉妒和傲慢,也即五毒或三毒。

世人公认的佛教正道,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许多居士甚至出家人都认为,如果一个修行人能按照原始佛教声闻乘的规矩和见解行持,则是一位很好的佛教徒、出色的修行人,是在行持真正的佛道,但如果打破了常规、超出了框架,破坏了人们心中对佛教的定位,他们就会认为:“哇,这是非法,是不如法的!”其实,我们眼中的“如法”或“不如法”,都是以我们有限的认知来衡量和判断的。


一次,一位出家人到街上化缘,因其相貌庄严,一位女性对他产生了极大的贪欲心。她心想:“如果他能和我在一起,我一定发无上菩提心。”这位出家人以他心通知晓了她的心愿,就与她一起生活了一段时间,因为越亲近就越有机会度化她。后来,当因缘成熟时,便对她宣说了空性方面的法义,这个女人因此而获得了圣果。

阿难尊者看到他们在一起生活,心中极为不满,因为他自己是位戒律非常清净的比丘,遂将此事状告了佛陀。佛陀听后既未制止,也未赞叹。过了一会儿,那位比丘示现神变在空中飞行。阿难问佛:“空中飞的是谁?”佛陀告诉他:“是你刚才状告的那位破戒比丘。”

 

“云何菩萨行于非道?”

“若菩萨行五无间,而无恼恚”


一次,文殊菩萨见到一人杀了自己的母亲,并因此痛不欲生。文殊菩萨知道度化他的因缘成熟了,便幻化成一位与父母同行的男子,因为在分岔路口与父母意见相左而发生争执,结果男子将父母都杀死了。之前那位杀了母亲的人,正在痛苦中煎熬,看到这位男子的行为后,觉得他与自己同病相怜,于是两人相伴同行。

文殊菩萨幻化的男子也显得悲痛欲绝,声称自己杀了父母,罪业深重,于是决定去拜见佛陀,请求佛陀指点给予救赎。之后,佛陀为他宣说了空性法门,他也因此而获得证悟。杀害母亲的那个人心想:“这个人杀了自己的父亲和母亲,而我只是杀了母亲,他都获得了解脱,我也应该可以获得解脱!”后来,他也在佛陀面前深切忏悔并励力修行,最终获得了证悟。

这个故事说明,有时菩萨表面上杀害了父母,造了许多恶业,但其实从未伤害任何人的生命,并未造五无间罪。世间有些看起来非常凶恶的人,或许也是菩萨的化身。因为菩萨可能会通过造五无间罪等方式,让其他众生心生忏悔、清净罪障,最终获得解脱。

正在讲授的《维摩诘所说经》中,还有许多如是精彩的公案。

龙猛菩萨在《大智度论》中云:“贪欲即是道,恚痴亦如是,如此三事中,无量诸佛道。”虽然贪心、嗔心和痴心三者,是我们平时应当断除的,是一切恶与痛苦的根本,但对于有些行者而言,贪、嗔、痴中有无量佛道,依靠贪、嗔、痴和八万四千烦恼,便能获得解脱。

作为佛教徒,希望各位在行持佛法时,能够开拓自己的思维方式。你曾经认可的佛法,也许只是其中的一种。佛法的种类成千上万,以你的思维方式来看待佛教,也许与其他众生的认知完全不同,其中的道理需要仔细权衡。不但要让自己接纳这些道理,且在通达其中的甚深意义后,还能以善巧方便引导众生。

实际上,佛陀宣说的一切甘露妙法,都是一味一体的,只不过我们学得比较片面,只能从一个维度来观察,对佛法真正的甚深含义也并未完全通达。

如果我们具有智慧,无论表面上如何行持,最后都会成为正道;如果缺乏善巧方便的智慧,哪怕我们是在励力念佛或行善,却不一定能成为解脱之因。这一点很重要。

大家应当踏实、深入地学习,让自心有所收获,这样才能真实地改变自相续。否则,若听闻时马马虎虎,思维时迷迷糊糊,修行时浑浑噩噩,如此连自利都困难,更谈不上利益众生了。

佛菩萨无处不在,很难与六道众生加以区分,表面上看,有些众生在行凡夫道,但实际上却是具足功德的大菩萨。

《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云:“菩萨常清净,方便利众生,实无诸染垢,示现行染行。”仅以众生的智慧力,是难以区分凡夫与菩萨的。

因此,我们不能小看任何一个众生,不能认为:“这个是畜生道的,没什么了不起;这个是造五无间罪的人、造恶业的人、黑社会的人……”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对他人妄下定论,觉得自己更为超胜。其他众生也许表面上看来行为不如法,但或许其境界却远远超胜于我们。


“虽受一切戏乐等事。未尝暂起一念爱乐。无自作无他作。一切无著。”

“若有菩萨能为一众生发一善根者。于诸色爱不起罪心。若如所起罪垢心者。当于百千劫中受地狱苦。世尊。若彼菩萨起是罪心受斯地狱苦者。当知是菩萨即舍离众生所发善根。令彼善根不能成就。”

——《佛说大方广善巧方便经》

菩萨示现上可能比普通世间人的贪欲还要强烈,但其实菩萨已经远离了一切染污。如果没有这样的境界,仅仅因为自己的自相烦恼,来行持染行,则是对戒律和因果的轻毁,有极大过失。在自己没有到达这种境界前,若产生了自相烦恼,最好不要将其与菩萨的示现混为一谈。

如今是末法时代,有些人自相续低劣无比,却在他人面前故作高深,口头上说“染净无二无别”,但内心连一点定解也没有,这是非常可笑可耻的,大家对此务必注意。


菩萨有种种善巧方便来自利利他,我们凡夫却常常固执己见。如果我们不管到哪里都死认单一教条的行为,即便行为上看似特别清净,却会因为没有灵活性错过很多利益众生的机会。毕竟众生的根基千差万别,仅仅以一种行为无法利益所有众生。

所以,我们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取舍——不管是佛教还是其他宗教,在不同场合要学会灵活运用不同的方式方法。

虽然我们不是真正证悟二无我的大菩萨,但毕竟是菩萨的随顺者,所以,作为出家人或居士,为了利益众生,在没有风险、不触及底线的情况下,应该示现方便行,并以此来利益众生。这一点很重要。

总之,不论我们自称是修学何种宗派,不论我们外显的行为是一本正经还是离经叛道,当我们自以为是在进行成佛的修行时,请对自己诚实一些,看看自己目前到底处在什么境界,是一边以猛烈的贪嗔痴做着“相似的修行”却看谁都觉得特别低劣,还是一边以自相烦恼来行持种种非法却还喊着“染净无二无别”的高深口号?毕竟,从根本上来说,我们的目标是证悟真理,但证悟真理的道路上有一个很大的障碍叫自欺。

作为凡夫人有烦恼很正常,即使烦恼炽盛也不是无药可救,因为我们已经遇到像《维摩诘所说经》这样融合显密教言的经典,在听闻善知识传授的同时,还能学到种种对治烦恼的窍诀。一旦我们通过甚深窍诀摄持,认识了烦恼的本体,就会发现贪嗔痴非但不可怕,甚至能够成为解脱最好的助伴。只要我们坚持闻思修行,有一天也可以像大菩萨一样,“示行诸烦恼,而心常清净”,圆满自利利他。


——本文教言摘录自《维摩诘经讲记》《维摩诘经》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