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懂因果的人有福


你想得到什么,就要先把这个给别人。比如,想发财,就要先把钱财给别人,这是布施;想长寿,就要先把生命给别人,这是放生;想开智慧,就要先把智慧给别人,这是法施……总之,不管你对别人做了什么,这些最后都会回到你身上,这就是因果规律。


1. 嫉妒别人,只能害了自己

古大德曾说,人分三种:下等者,见别人快乐,心生嫉妒;中等者,自己受苦时,只想自己尽快解脱;上等者,见他人快乐,自己就快乐,见他人受苦,如自己受苦。

扪心自问,你属于哪一种呢?

《迁善录》中记载:

宋国的大夫蒋瑗有十个孩子:一个驼背,一个跛子,一个肢体萎缩,一个双脚残废,一个疯癫,一个痴呆,一个聋子,一个瞎子,一个哑巴,一个死在监狱中。

公明子皋问:“你做了什么事,为何祸至于此?”

蒋瑗说:“我平生没有其他过恶,只是喜欢嫉妒。谁胜过我,我就嫉恨他;谁奉承我,我就喜欢他。听到别人行善,我就怀疑他的用心;听到别人造恶,我不经考察就盲目信任。见别人有所得,就感觉自己失去了什么;见别人有所失,就暗暗高兴,好像自己有所得一样。”

公明子皋听后,禁不住叹道:“你这种存心,将会招致灭门之灾,恶报又岂止这些啊?”

如今不少人也像蒋瑗一样,见不得别人好,看到人家拥有财富、受用、美名、地位,心里总是不平衡,老想着:“这个人倒霉该多好啊!”“哪天他人财两空,被打回原形,那就大快人心了!”他们表面上笑眯眯的,让人觉得和蔼可亲,但实际上心胸狭窄、口蜜腹剑,内心充满了恶毒之水。

如此恶意嫉妒别人,实际上是一种愚痴之举。其实你想过没有:你再怎么诅咒人家,也无法改变他福报的一丝一毫,反而只会让自己在起心动念间,大大损耗积之不易的福德?

莎士比亚说过:“你要留心嫉妒啊,那是一个绿眼的妖魔!”的确,人一旦有了嫉妒心,真的像着了魔一样,很多事情都不会去考虑。

清朝雍正年间有个白泰官,是当时八大武术家之一。他成亲后因故离家多年,一直浪迹江湖。有一次在回乡途中,他恰巧遇到个小孩正对着一块大石头练功,掌到之处,火光四溅。

白泰官心想:“我家乡竟有这样的小孩,现在武功就如此了得,长大后肯定超过我。”在强烈嫉妒心的驱使下,他竟一掌把孩子打死了。

在断气之前,孩子只说了一句:“我爹爹白泰官一定会找你报仇!”白泰官一听,如五雷轰顶,方知杀的是自己儿子,但悔之晚矣。

古大德曾说,人分三种:下等者,见别人快乐,心生嫉妒;中等者,自己受苦时,只想自己尽快解脱;上等者,见他人快乐,自己就快乐,见他人受苦,如自己受苦。

扪心自问,你属于哪一种呢?


2. “名誉,是魔鬼对你的奉承”

如果你是狮子,别人骂你是狗,你不会真的变成狗,故不用为此而伤心;如果你是狗,别人赞叹你是狮子,你也不会真的变成狮子,故不必为此而欣喜。

美国波士顿有个教授说:“过去有父母、老师、同龄人注意你,这就够了。但现在这还不够,大家都希望吸引全世界媒体的注意。”

像2001年本·拉登制造了“9·11”事件之后,河南有个中年男子也想出名,但苦于别无他法,就自称是本·拉登的弟弟,叫本·拉图。

这种人不顾一切地疯狂表演,就是为了吸引别人的眼球,不管是仰慕的、侮辱的、讽刺的,只要目光来了,目的就达到了。

然而,名声到底能给人带来什么呢?

它若让你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或者让你身强力壮、无病无灾,那追求名声也未尝不可。但实际上你名气再大,快乐也不一定如影相随,甚至最后要离开人间时,延长半天的寿命也不可能。

贡塘·丹毕准美尊者说:“名誉的雷声阵阵地响起,福报的云雾渐渐地消散。”

卡让巴格西也讲过:“名誉,是魔鬼对你的奉承。”

现在,许多人不懂这一点,他们对名声无比执著。假如自己遭人毁谤,生活、事业受影响了,就痛苦不已,甚至有人干脆自杀。这种行为在智者看来,就像小孩在海边堆的沙屋倒塌了,一直在伤心痛哭一样,是非常幼稚可笑的。

其实,名声只不过是一些词句,犹如空谷回声般,完全没有实质。如果你是狮子,别人骂你是狗,你不会真的变成狗,故不用伤心;如果你是狗,别人赞叹你是狮子,你也不会真的变成狮子,故不必为此而欣喜。

实际上,别人的赞叹,不会让你变好;别人的指责,也不会让你变坏,没什么可执著的。《窍诀宝藏论》云:“了知赞毁均为空谷声。”所以,任何时候,面对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我们应以这样的心态观之。


3. 骂人的果报相当可怕

藏族有句谚语:“口中若出言,当视他人脸。”因此,说话一定要考虑别人的感受。

曾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人在喂鸡的时候,邻居的鸡也跑过来抢食,他脾气不太好,拿石头把鸡的脚砸断了。邻居看见后,骂道:“哪个狗杂种敢砸我的鸡?”两人从破口大骂到大打出手,最后一人开枪打死了对方四个人。为了一句粗话,竟然失去了四条宝贵生命。

我们在生活中,也常会遇到他人的无端挑衅、恶语中伤。面对这些,自己最容易做出、也是最下策的反应,就是反唇相讥或拳脚相加。这样做,固然可发泄一时之气,但最后伤到的还是自己。

骂人的果报相当可怕。藏地曾有一位大成就者,叫乔美仁波切,他有段时间在禅修时,眼前常会浮现出一只白狗,后来通过禅观,他意识到这是自己的业报呈现:

很久以前,他当僧人时曾骂别人为“狗”,后来果报现前,致使他五百世都在做狗。

最后一世他做了只白狗,时值释迦牟尼佛出世。当时有一群商人在吃饭,这只狗饥饿难耐,便上去偷吃。商人们发现后,逮住了它,并把它活埋了。阿难尊者目睹这一切后,以慈悲心超度了它。这就是乔美仁波切的前世。

佛陀曾说:“人生世间,祸从口生。”萨迦班智达也说:“伤害他人之恶语,即使怨敌亦勿说。”其实世间的友好与冲突,全是依靠语言而产生,假如说话不掌握窍诀,很可能会酿成大错。

对凡夫人而言,脾气谁都难免会有,但有时还是要克制一下。否则,气头上说的话,往往是口不择言,且不说来世有什么果报,仅仅是眼前,也只会给自己带来痛苦。比如,你跟某人大吵了一场,心里会像堵了块石头,非常不舒服,甚至连吃饭都没有胃口。因此,就算对自己来讲,恶口伤人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佛教的大乘论典中说过,众生的语言,大致分为三种:上等者为称心如意之语,犹如蜂蜜;中等者为真实语,好似鲜花;下等者为虚语或颠倒语,如同不净粪。

所以,我们即使说不出最好的语言,也应尽量舍弃最后一种,多说些柔和、悦耳、真实的语言,这样才不会夹杂任何罪业。


4. 做人要厚道

你用语言竭尽所能地伤害别人,只会让自己越来越残忍,这种残忍所散发出来的气场,会让你在人生中越走越艰难。

有些人骂人、挖苦人特别刻薄,什么话都说得出口。无论对任何现象、任何事,他们动不动就破口大骂,不管有没有弄清真相,总之自己先骂了再说。尤其是现在的网络语言暴力,有日益严重的趋势。有些人整天在网上骂人,甚至把它视为一种享受和职业。

当然,想说什么,是你的自由,但你用语言竭尽所能地伤害别人,只会让自己越来越残忍,这种残忍所散发出来的气场,会让你在人生中越走越艰难。诚如憨山大师所言:“惹祸只因闲口舌,招愆多为狠心肠。”

明朝汉洲有位王生,喜欢指责他人的过失。邻居死了儿子,他呵斥道:“因为你造恶深重,所以有这种果报。”但不久,他的两个孩子都病死了,邻居反讥他:“你造恶是不是更深重呢?”

又有一次,他的族兄考试名列四等,王生指责说:“你文章写得实在荒谬,怎么可能有好成绩呢?”不到一年,他自己考试名列五等,族兄讽刺他:“兄弟的文章是不是更荒谬呢?”

可见,骂人者常被人骂,责人者常被人责。我们在指责别人的同时,也要先看看自己是不是完人。倘若自己过失满身,又有什么资格对人家挑三拣四?

从前有个老秀才,天性尖酸刻薄,凡是好人好事,都要刻意从中挑剔谩骂,故而得了个“赛商鞅”之名。

翰林院编修钱敦堂先生死后,他的门生为其筹措款项,置办衾棺,料理丧事,并赡养抚恤他的妻儿子女,事事办得周全妥贴。赛商鞅却说:“世间哪有这么好心的人!他们分明是借机沽名钓誉,好博得人家称他们有古道心肠,让显要人物知道他们的名声,将来想攀附钻营就容易了。”

有一位贫民,他的母亲病死于路旁。这位贫民跪在母亲的遗体旁,向路人乞钱买棺,以安葬母亲。他面容憔悴,形体枯槁,声音酸楚悲哀,很多人为之泪下,纷纷施舍给他钱物。赛商鞅说:“这人是借尸发财!那躺在地上的,是不是他妈还不知道呢!什么大孝子?骗得了别人,可骗不了我!”

又有一次,赛商鞅路经一座表彰节妇的牌坊,抬头看了一阵碑文后,就嘲笑说:“这位夫人生前富贵,家里奴仆众多,难道就没有像秦宫、冯子都那种人?这事得加以查核,我不敢断定她不是节妇,但也不敢说她肯定就是。”

赛商鞅平生所操的论调,都是这样尖酸刻薄,所以人们都讨厌他、回避他,也没人敢请他教书。因此,他一辈子不得志,终于贫困潦倒而死。

这位老秀才,平生倒没有做过什么大的罪恶,但他总要显示自己的见识高人一等,不知不觉走到了这种悲惨的地步,每个人怎可不引以为戒?

要知道,一句话会伤天地和气,一件事会酿成终身祸患。我们平时说话时,一定要心存厚道、口下留情,不能想什么就说什么。

现在有些人为了与人交往游刃有余,特别喜欢钻研说话之道。但实际上,最好的说话之道,不是学习怎么说话,而是学习怎么做人。

人要是善良、诚恳,就算语言拙笨一点,大家也会喜欢你;如果心肠不好,嘴巴就算再会说,别人被蒙骗得了一时,也不会被蒙骗一世。

做人,厚道吧!


5. “害心是地狱的使者”

常言道:“害心是地狱的使者。”当你在对别人生害心时,无形中已将自己推入了地狱。在这个世界上,你付出什么,就会得到什么,不管你对别人做了什么,这些终究都会回到你的身上,这就是因果规律。

《杂宝藏经》中讲过:从前,有个婆罗门娶了个年轻的妻子。

妻子容貌艳丽,但性情淫荡,不太安分守己。婆罗门为了谋生,经常要出门,这就给了他妻子许多机会。可是家中还有一个婆婆,这让她的行动受到了很大限制。于是,妻子从早到晚都在琢磨:“怎样才能除去这个老东西?”思来想去,终于想出一条恶招。

之后,她对婆婆百依百顺。每天给婆婆吃好的、穿好的,满嘴也是甜言蜜语,只哄得婆婆心花怒放。丈夫见她如此,非常高兴:“像你这样照顾老人,真称得上是孝顺的好媳妇。”

妻子说:“这算什么!我现在供养婆婆的,都是人间的东西,若能让婆婆得到天堂的供养,那才算是尽了我们做儿女的心愿。你说,有没有什么办法能把母亲送到天堂去,让她在那儿永远享福呢?”

婆罗门想了半天,终于说:“嗯,照我们的习惯,只要从山崖上跳下,或者跳到火堆里,就可以升天了。”

妻子马上说:“既然有办法让婆婆去天堂享福,又何必让她继续留在人间吃这些粗茶淡饭呢?”

婆罗门左思右想,觉得妻子的话挺有道理。于是,他来到野外挖了一个很深的大坑,里面堆上许多木柴,一把火点燃了。然后,他带着母亲,召集亲友在火坑边又吃又喝、又唱又跳。等客人们散去之后,夫妻俩便骗母亲来到火坑旁,猛地把她推进去,然后头也不回地扬长而去。

没想到,火坑的半中央有一个土阶,母亲刚好掉在上面。老人这才明白,儿媳妇过去的孝顺全是假的,没想到她的心竟是这么毒辣。在求生的本能下,老人使出全身力气向上爬,最后,好不容易爬出坑来。

之后,老人摇摇晃晃地向家一步一步地挪去。当路过一处森林时,天已黑得伸手不见五指,老人非常害怕遇到野兽,于是拼命爬到一棵大树上,想等天亮后再走。

不久,一群携带金银财宝的盗贼,来到那棵大树下分赃。老人见后吓得大气都不敢出。过了一会儿,她嗓子痒,憋不住咳嗽了一声。盗贼们以为是恶鬼,吓得拔腿就逃,赃物扔了一地。天亮了,老人小心翼翼地从树上滑下,拖着财物回到了家中。

婆罗门夫妇见老母亲竟然回来了,大吃一惊,以为是鬼来索命。母亲说:“你们别害怕!我是死后上了天堂,又从天堂回来的。而这些财宝呢?因为我年纪大了,没力气,只给你们带回这些……”

儿媳妇信以为真,高兴极了,赶紧催促丈夫把自己也送到天堂去。丈夫便在原来那个大坑里堆上木柴,再次燃起熊熊大火,把妻子推了进去。

可这狠心的女人运气不好,她没掉在土阶上,而是直接坠入火堆里,一下子就被烧死了。

常言道:“害心是地狱的使者。”当你在对别人生害心时,无形中已将自己推入了地狱。在这个世界上,你付出什么,就会得到什么,不管你对别人做了什么,这些终究都会回到你的身上,这就是因果规律。


6. 不要随便发恶愿

自己不要发恶愿,也要劝别人不发恶愿,每个人都应尽量发善愿。不然,一时冲动而发下恶愿,将来的痛苦不是你能承受得了的。

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注意,不要因一时不快而发下恶愿。否则,仅发一次恶愿,也会带来生生世世的痛苦。

佛陀时代的微妙比丘尼就是如此:

很久以前,她是一位长者的妻子。长者因为膝下无子,又娶了一个小妾,生了一个儿子。妻子因为自己没有儿子,便生起嫉妒心,害死了小妾的儿子。

小妾怀疑她杀了儿子,就去质问。她当时为了表明自己的清白,就发下毒誓:“如果我杀了你儿子,愿我在生生世世中,丈夫被毒蛇咬死,孩子被水冲走、被狼吃掉,我吃自己孩子的肉,我生身被活埋,父母被火烧死。”

结果,她真的生生世世遭受了以上恶报。

不懂因果的人就是这样。为了博得他人的信任,或者为了隐瞒、澄清某件事,不惜说妄语,发恶愿。

大家想想自己的经历,可能也说过这样的语言。有些人为了洗清自己而赌咒:“如果我贪污了,但愿我怎样怎样……”有些夫妻吵架时也发誓:“如果我做了这件事,让我上街被车撞死,喝水被水呛死,来世一定下地狱!”诸如此类都属于发恶愿,假如你真做过那样的事,将来很难逃得过因果。

所以,自己不要发恶愿,也要劝别人不发恶愿,每个人都应尽量发善愿。不然,一时冲动而发下恶愿,将来的痛苦不是你能承受得了的。


7. 随喜恶人,恶报更大

《诸法集要经》说:见别人造了非法的罪业,对此产生恶劣的随喜心,由于愚昧无知的缘故,自己所受的果报远远超过他。

别人在做恶事时,千万不能去随喜。

以前美国发生“9·11”事件时,我听说中国个别年轻人欢呼雀跃,觉得实在是大快人心。这样的话,你随喜赞叹本·拉登杀了近三千人的罪业,自己的过失不比他少,甚至比他还严重。

《诸法集要经》中说:“若见造非法,生劣心随喜,由彼无智故,受苦复过是。”见别人造了非法的罪业,对此产生恶劣的随喜心,由于愚昧无知的缘故,自己所受的果报远远超过他。

《法句譬喻经》有一则公案,就说明了这个道理:从前,佛陀在舍卫城时,有个信奉外道的长者,财富多得难以计数。他儿子在20岁时娶妻,婚后夫妻二人相敬如宾,恩爱非常。

一天,妻子想去后花园赏景,他们便相偕前往。见一棵大树上的花很美,妻子非常喜欢,流连忘返。为讨爱妻欢心,丈夫就爬到树上,结果不小心从树上摔下来,当场重伤而亡。这时,离他们新婚还未满七日。听到这一噩耗,全家人痛不欲生。到了出殡的日子,长者见自己白发人送黑发者,内心尤为悲苦。这时,佛陀知道他们得度的因缘已成熟,就出现在他们面前。长者全家见佛陀亲临,感动不已,立即恭敬顶礼佛陀,对佛陀诉说心中的哀痛。佛陀讲述了万法无常、轮回皆苦的道理,然后劝他们不要特别伤心。

长者听闻妙法,忧伤放下大半。他问佛陀:“我儿子过去造了什么恶业,以至于年纪轻轻就丧命了?”

佛陀告诉他:“过去,有一个少年手持弓箭,和三个朋友到树林游玩。少年看见树上停着麻雀,便想将它射下。在旁的三个朋友不但不劝阻,反而一直鼓励:‘如果你能一箭射中,那实在是了不起!’少年听了,举弓射去,麻雀当下中箭堕地而亡,一旁的三人兴奋得拍手大笑。但此后,四人经历了无数劫的生死流转,共同为他们杀鸟的罪业而受报。其中,那三个见杀随喜的人,一位因过去修福,现在天上享福;一位投生至海中,成为龙王;另一位就是你。

这名射箭的少年,先投生至天上,是天人的儿子;命终后投胎到人道,成为你的儿子;如今从树上摔死,立即化生为龙王的儿子,但刚出生就被大鹏吃掉了。所以,此时此刻,天上、人间、海中有三位父亲都在为儿子的死而痛苦不已。

用箭射杀麻雀的少年——你现在的儿子,因为造下杀业,所以他世世短命。而在一旁随喜他杀业的三人,则同尝失去儿子的苦果。可见,因果丝毫不爽,不可不慎!”

见别人作恶,对他随喜的话,作恶者需用生命来偿还,随喜者将来也难逃苦果。


8. 一念之差,福报顿消

“人心念善,即有善报;心中念恶,即有恶报。”

命运虽然是存在的,但也并非一成不变。

歹命的人,若尽量行善积德,就算命中本该受苦,也会减少乃至消弭,命运会往好的方向转变;

好命的人,若肆无忌惮造恶,就算本该享受安乐,最终也会大打折扣,人生变得坎坷多舛。

从前,福建有一个姓李的人赴京应试。要到衢州时,有个店主梦见土地神对他说:“明天有个李秀才来,他有望高中,你要好好接待他。”第二天早晨,李生果然来了。店主殷勤款待,走时还送给他干粮,并提供车马。

李生问其原因,主人把所做的梦告诉了他。

他听了非常高兴,晚上暗自琢磨:“我妻子相貌太丑,不配当官夫人。一旦我考中当了大官,就该换一个才对。”

李生走后,店主又梦见土地神说:“那个人居心不良,功名还没成就,就想抛弃妻子,现在他已失去考中的希望了。”李生再来时,店主对他非常冷淡,甚至不留他住宿。

李生问是什么原因,店主原原本本地讲给他听。李生又惊又愧,灰溜溜地走了。后来,他果然一辈子都未得到功名。

可见,一次的恶念,就足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现在有些人心非常恶,虽说暂时赚了不少钱,享受了种种世间快乐,但这也只是前世善业的余报,用尽之后就没有了。而他如今所造的恶业,一旦在未来哪天成熟,必将无法逃避痛苦的果报。

所以,尽管现在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但我们仍不应该同流合污,而要坚持高尚的行为。毕竟,将来的因果绝对会自作自受,只不过是早晚而已!

在遇到天灾人祸时,为了给亡者超度、令生者消灾免难,让我们共同祈祷观音菩萨,念观音心咒“嗡玛呢叭美吽”108遍以上。


9. 善心能带来最大的福报

我们若唯一修学心地善良,不但可以蒙受诸佛菩萨加持,今生的一切能称心如意,而且临终时,也不会感受气息分解的剧烈痛苦,生生世世都能获得不可思议的安乐。

《水木格言》中说:不管是出家在家、高贵贫贱,心地善良都是做人的根本,有了它,做什么事情都容易成功。如果你一心利益他人,即使根本不求回报,回报有时候也会突如其来。

就像弗莱明,他本是个穷苦的苏格兰农夫,有一天在田里工作时,听到附近泥沼里有人发出求救的哭声,于是赶紧放下农具跑过去,发现一个孩子掉到了里面,就忙把他救了出来。

隔天,一辆崭新的马车停在他家门口,走下来一位优雅的绅士,他说:“我要报答你,你救了我儿子一命。”

农夫拒绝道:“我救人不求任何回报。”

就在这时,农夫的儿子从屋外走进来。绅士问:“这是你的儿子吗?”

农夫骄傲地回答:“是。”

绅士说:“我们订个协议,让我带走他,让他接受良好的教育,将来他一定会成为令你骄傲的人。”农夫答应了。

后来,农夫的儿子从圣玛利亚医学院毕业,成为举世闻名的弗莱明·亚历山大爵士,也就是青霉素的发明者,他在1945年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数年后,绅士的儿子染上肺炎,正是青霉素救了他的命。那位绅士的儿子是谁呢?就是英国首相丘吉尔。

一个农夫的一点点善心,就给世界带来了如此重大的变化。可见,善心的力量不可小觑。

在藏地,有一次阿底峡尊者感到手痛,就把手放入在家弟子仲敦巴的怀里,说:“请给我加持一下,因为你有一颗善良的心。”

像阿底峡尊者那样鼎鼎有名的人,竟然让弟子加持,难道是他实在找不到人加持了,走投无路之下只好向弟子求助吗?当然不是。虽然按理来讲,应该是弟子生病让上师加持,没听说过上师生病让弟子加持的。但这个故事阐明了一个道理:无论上师还是弟子,只要为人善良,哪怕他吹一口气,或者给人念经,都肯定对众生有利。

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加持会特别大。藏地常有这种说法:“这位大成就者非常了不起,让他念经加持加持,这件事情肯定会顺利成办。为什么呢?因为他的心太好了!”

在藏地,任何一个寺院,若有一位心地善良的大德居住,当地人就有了依靠处。即便不是大成就者、大修行人,只是个一般的老人或居士,但心地善良的话,人们也会把他当作菩萨。

我们若唯一修学心地善良,不但可以蒙受诸佛菩萨加持,今生的一切能称心如意,而且临终时,也不会感受气息分解的剧烈痛苦,生生世世都能获得不可思议的安乐。记得《中阿含经》讲过:“死时生善心,心所有法,正见相应。彼因此缘此,身坏命终,生善处天中。”反过来说,“死时生不善心,心所有法,邪见相应。彼因此缘此,身坏命终,生恶处地狱中。”


10. 心善的话,做什么都会积功累德

心善的话,做什么都会积功累德;心恶的话,做什么都会变成恶业。就像一棵树,它的根若是剧毒,枝叶花果全是剧毒;如果根是妙药,那枝叶花果全是妙药。

好事,坏事?行善,造恶?这之间到底该如何区分呢?关键要看自己的发心。

假如你发的是恶心,就算结果皆大欢喜,也算不上是善法;如果你发的是善心,哪怕结果不尽如人意,也仍是功德一件。

《德育古鉴》中有个人叫卫仲达,一次他的魂被引到阴间。冥官令手下把他在阳间所做的善恶档案呈上来。他发现自己作恶的档案堆满整个法庭,而行善的记录,却只有筷子那么小的一卷。

冥官吩咐拿秤来称,没想到那一大堆恶事的档案,反而比行善的记录轻。于是冥官说:“你可以走了。”

卫仲达问:“我年纪还不到40岁,怎会有这么多的罪恶呢?”

冥官回答:“只要一念不正,阴间就有记录,不必等到行为犯法。”

卫仲达又问:“那小卷行善的档案,写的是什么内容?”

冥官说:“朝廷想大兴土木,建造三山石桥,叫很多老百姓去做苦工。你上书建议朝廷不要这么做,这一卷就是你奏章的底稿。朝廷虽没接纳你的建议,可你这一念善心是为了万民,所以力量非常大。”

可见,善根功德的大小,不能单凭表面来衡量,唯一要看自己的心。诚如智悲光尊者所说:“只随善恶意差别,不随善恶像大小。”

《了凡四训》中还记载:当年吕洞宾跟汉钟离学点铁成金术时,汉钟离告诉他:“点铁为金可以济世,帮助很多贫困的人。”

吕洞宾问:“此金以后会不会变为铁?”

汉钟离回答:“五百年后,铁才会恢复原形。”

吕洞宾说:“如此则害了五百年后的人,我不愿意这样做。”

汉钟离赞叹:“修仙本要积累三千功德。你这样的存心,三千功德已圆满了!”

《心地观经》讲过:“三界之中,以心为主。”可见发心最为重要。心善的话,做什么都会积功累德;心恶的话,做什么都会变成恶业。就像一棵树,它的根若是剧毒,枝叶花果全是剧毒;如果根是妙药,那枝叶花果全是妙药。

有些人做的善法非常大,表面上供僧、修路、造经堂,但如果发心不善,是为了竞争、攀比、炫耀,这些也只是一种形象而已,即使修了十三层楼的经堂,这个功德也不大;反之,倘若以善心来摄持,有些行为看似微不足道,实际上功德无量无边。

所以,我们无论做什么,一定要先观察自己的心。


11. 任何苦乐都不会无因无缘

佛陀所揭示的因果,不是用来吓唬人的,而是用来提醒人的。这个真理,不管你是否相信,它都在那里,不增不减。

有个牧民,一直生活在偏远的牧区。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来到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

牧民发现这里的人都在使用电灯,心想:“这个发光的东西真好,我应该买一个回去,这样就不用天天晚上点油灯了!”

于是他买了一个灯泡回到家乡,满怀希望地在帐篷里挂起来,可是摆弄了半天,灯泡也不亮。

见到灯泡放光,这个牧民就想当然地认为:只要买一个灯泡,就能照明了。可他不明白一些隐蔽的因缘:灯泡只是照明的一个近缘,要照明还需要电、电线等其他远因。

实际上,每个人的苦乐,都有近缘和远因。我们的肉眼只能看到眼前的近缘,看不到隐藏在背后的远因。就像一个人发财了,我们看到的是他通过努力,抓住机遇发了财,却无法看到他前世积累的福德。

或许有人认为:“发财哪里需要什么福德?仅靠努力就行了。”

那么请问,为什么随处可以看到:许多人终生勤勤恳恳,早出晚归,把所有心血都用在赚钱上,结果却饱尝艰辛,所得的一切除了糊口之外所剩无几呢?

我们每个人身边,肯定也有不少这样的人——他们千方百计积累,用尽了一切手段追索财富,就像“从石头里榨出血,从鸟儿体内吸出骨髓”一样奋斗,但生活仍然不尽人意。

可能有人会说:“是不是他们的能力、智慧不够,才落得如此结果?”

实际上并非如此。一个人就算再努力,或者再有智慧、再有能力,假如福报不够,也很难会有称心如意的结果。即使偶尔得到少许财物,也无法拥有很长时间,过不了多久就会损耗殆尽。

与之相反,有些人根本不需要付出太多,许多东西就可以到手,没钱不需要寻求,有财不容易耗尽,无论到哪里,财富都会自然现前,这就是他们往昔福德的果报。

现在,许多人不懂因果,赚不到钱,达不到自己目标就怨天尤人,或是抱怨父母,或是抱怨领导,或是抱怨政策,或是抱怨老天爷……

网络上就有一句话叫:“恨爹不成刚。”有些人痛恨自己的爹为什么不是李嘉诚,为什么不是李刚?其实,按照因果规律,你今生有什么样的爹,是你往昔业力造成的,所以,没必要一味抱怨外境,而应尽快从当下行善积福做起。

如今,不少人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肆无忌惮地造业而不自知。如此不怕因果的行为,实在令人不寒而栗。《法句经》中说过:就像播下苦种子定会结出苦果一样,造恶业必定会得恶果。所以,我们没必要为了追求过分的财富,令此身成为恶趣的坠石。

因果正见对当今来讲,确实十分重要。倘若人人都自觉地按因果行事,公务员不会贪污、受贿,商人也不会制造假冒伪劣产品……人人都深信因果的话,这个世界就会变成人间的净土。


12. 有就享受,没有就坦然接受

一个人的功名利禄,其实跟前世福报有关。倘若不择手段、损人利己,只能折损现有的福报,与所求南辕北辙。

平时我跟许多人接触的过程中,常发现他们因看得太多、听得太多,以致追求的目标和手段也很多。他们见别人穿高档衣服、吃美味佳肴,住奢华豪宅、开高级轿车,自己得不到的话,就会愤愤不平、怨天尤人。

济公和尚在《圣训歌》中曾说:“一生都是修来的,求什么?”意思是,我们今生的地位、财产,都是前世修来的,前世不积福的话,今生再强求也没用。

这个世界上,渴求幸福快乐,是人人与生俱来的天性,可真正能如愿以偿的,实际上寥寥无几。

有人为了舒适安乐而修建房屋,没想到房屋突然倒塌,自己被埋在里面;

有人为了口腹之欲而享用美食,结果却染上疾疫,危及生命;

有人为了身康体健而服下药物,结果竟发生不良反应,提早离开人间;

有人为了争取胜利而奔赴战场,结果一命呜呼、客死异乡;

有人为了谋求利润而苦心经营,结果被仇人陷害,倾家荡产;

……

放眼周围,无数人为了所谓的快乐,不惜一切、费尽心机。可他们并不知道,倘若没有前世的福报,今生再怎么付出也收效甚微。我就有这么一个亲戚,在我很小的时候,为了生计而四处奔波。前不久我在一所寺院又见到了他,他辛苦一辈子所追求的快乐和财富,到现在也没有得到。

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曾经某一世的大宝法王,每天都有来自各地的信徒前来拜见,供养非常丰盛富足。他身旁的侍者,天天为法王收拾着各地的供养,心中不禁抱怨:“怎么都是供养他,就没人供养我呢?我也很辛苦啊!”

大宝法王知道侍者的心念,便对他说:“明天一整天,我收到的所有供养都归你。”侍者听了很高兴,眼巴巴地盼着第二天的来临。

结果这一天,从早到晚,就是没有人来供养。直到傍晚的时候,才有一个人来供养一块干牛皮。法王将那块干牛皮给了那侍者。

侍者接过干牛皮,心里感到很失望,大宝法王对侍者说:“你看,没办法,作为法王我也帮不了你,因为你的福报只有一块干牛皮而已。”

所以,我们不得不承认,若想得到梦寐以求的东西,除了付出努力之外,前世的因缘也不可或缺。

现实中也常可以看到,许多人就算拥有同等的条件,由于各自福报不同,今生的苦乐迥然有异。就算是同一个父母所生的孩子、同一个老师教出来的学生,未来的命运也有天壤之别。

当然,佛教并不是宿命论,认为一切都是命中注定,半点也不能改。而是告诉我们:今生的一切苦乐,与前世脱不了关系。有了前世的因,才有今生的果;没有因的话,再怎么追求果也徒劳无益。

要知道,梦想与现实之间有距离,许多事情不一定如愿以偿,这是很正常的。如果你学了佛,心胸就会非常开阔,所求的东西得到了,不会过于欢喜;得不到,也不会过于伤心。因为你知道这一切都是因缘,因缘具足,你有这些外在条件,那去享用也可以;但若实在得不到,自己也能坦然接受,并不会苦苦强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