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佛教的低贪生活
“人定胜天”这个成语,多年来一直被人误用。其本意是,人心安定高于一切。
并不是说人一定能战胜老天。“定”是安定,不是一定。
很多人没弄懂它的意思,就打着“人定胜天”的旗号去征服自然。
结果呢?
来到这里,既难过,又开心。难过的是,15年前我随上师来过广西,并担任他的翻译和侍者。上师在邕江边住了几天,给有缘人传讲佛法,在青秀山举行放生......如今,故地重游,脑海中浮现出当年的情景,而上师却已不在,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开心的是,20年前,广西大学的几位老师就在研究佛法,寻找心灵奥秘,我们也有过交流。现在看到他们依然在这条路上探索,我非常欣慰。学佛,就要这样长期坚持。只是一时热情,不会有什么成就。
出家人也入世
有人可能想:“出家人应该待在寺院里,为什么要跟世人交流?”这是不了解佛教的表现。佛教分小乘和大乘。
按小乘的观点,出家人追求的是自我解脱,应在深山里修行,行为上有许多约束,甚至连钱都不能摸。大乘与之不同,不但考虑自我解脱,更要将众生从痛苦中救拔出来。只要对众生有利,有些事不但可以做,而且必须做。
对我来讲,作为大乘修行人,不能只求自己解脱;作为地球人类的七十亿分之一,面对当前的人类问题,自己也有一份责任。我跟你们没什么不同,只是装束、价值观等略有差异。
对于环保,多年来我一直关心,参加过环保论坛,跟国内外专家做过交流,独自一人时,也经常思考当今环境的变化。
这个地球生病了
现在的地球出了什么问题?首先,水污染非常严重。以中国为例,70%的河流受到了污染,而且是严重污染。
我在上海看到一种水质净化器,经它处理过的自来水,30%是沉淀物。如果天天喝这种水,那么多杂质要通过肝肾解毒,身体的负担会有多重?从太空看,地球是个蓝色星球,四分之三的面积覆盖着水。其中,能喝的淡水只占2.53%,而且还在逐渐减少。
比如青藏高原,被称为“亚洲水塔”,长江、黄河、恒河全都发源于此。可是随着气候变暖,青藏高原的冰川已经明显消退。长期来看,水资源的未来令人担忧。
其次,森林面积也在迅速缩减。砍一棵树只要几分钟,种一棵树却要花十几年、上百年的时间。对森林的大规模砍伐,直接导致森林覆盖率大幅下降,进而引发气候反常。
像云南大旱,数百万人受灾,有人认为,这与全球最大造纸企业进驻云南有关。
干旱进一步会引发粮荒。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萨赫勒地区,1000万至1400万人陷入粮食危机,100多万5岁以下儿童严重营养不良。此外,臭氧层空洞、土壤破坏、物种灭绝、过度开采矿藏......让昔日的青山绿水、蓝天白云,变成了故事里的神话。
或许是杞人忧天吧,我经常想:假如人类继续不尊重大自然,在我们这一代,会不会出现更大的灾害?
20个地球够用吗?
之所以环境出现问题,原因有很多。究其根源,主要是由人类贪欲膨胀所致,尤其在衣食住行各方面,不知节约,损耗得可怕。
前不久我去某城市,正好赶上除夕之夜。按理来讲,过年是为了合家欢乐,可震耳欲聋的爆竹声,却让人有不舒服的感觉。短短一夜放鞭炮,对空气的污染特别厉害,大量烟花爆竹残屑,也给环卫工人增加了很多压力。还有许多人,觉得在餐桌上浪费是件极有面子的事,一顿饭动辄几千几万元,吃掉的却不过几百元。
在穿衣服方面,他们也颇为讲究,认为是身份的象征。我见过一个有钱人,名牌衣服多得穿不完,很多只穿一两个月就扔了。
在佛教中,对惜福极为重视。比如,佛经中说,僧众不可以随便扔掉旧衣服,不能穿了,可做成坐垫;坐垫用烂了,当抹布;抹布用坏了,再跟白灰混合在一起,用来涂墙。在一些老修行人中,至今还保留着这种传统。喇荣五明佛学院有位老法师,一件衣服从1987年穿到现在;有位堪布,茶壶用了30多年也不舍得换。
但现在的人以浪费为荣、节俭为耻。谁若生活节约,大家就看不起他,认为他太吝啬、太小气。甚至他自己也觉得很丢人。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须念物力维艰。
试想,假如人人追求奢侈的生活,那要消耗多少自然资源?有专家指出:如果全世界的人都要达到美国人的生活水平,至少需要20个地球。
你不是地球的主人
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在《濒临失衡的地球》一书中说过:世界文明和地球上的生态系统相冲突,主要是源于三点:人口爆炸、科学技术革命、自然观的改变。
人的自然观出了问题,这是讲到点儿上了。过去,中国提倡天人合一,对大自然十分敬畏,随处可见青山绿水。后来,在“人定胜天”的口号下,人们为了满足增长的欲望,不加节制地掠夺资源,令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拿捕鱼来说,早期的方式是用鱼钩垂钓,一次只能钓一条鱼。如今却是用长达几十公里的拖网,将整片海域的鱼一网打尽。
现在这个地球,平均每天有70多个物种灭绝,每小时有3个物种被迫与我们“永别”,成为生态破坏的祭品。假如海里游的、空中飞的、地上跑的,有一天都灭绝了,人类自己还能生存多久?
有人认为:人类是地球的主人,有权主宰这一切。此观点有欠考虑。据估算,地球的年龄有46亿岁,而人类的出现,只是近几百万年的事。可见,人类并不是地球的主人,没有资格对地球为所欲为。
低贪才能低碳
为了保护地球,现在许多人提倡低碳生活。但怎样才能实现这一目标?方法很简单:低贪,才能低碳。
在我们藏地,人们吃得随便,住着平房,几年穿一件衣服,因为没有太多欲望,脸上总是挂着笑容,歌声时常回荡在山中。这种低贪的生活,就很低碳。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光是想想还不够,最好能懂一些佛理,心甘情愿地放下贪欲。
这样一讲,有人可能立马警惕:“他在搞传销,想拉我们都去学佛!”这种心也是多余的。佛教讲的有没有道理,你可以自己分析。
如果有理,能给人带来快乐,即使不学佛,也可以听听。佛陀曾于2500多年前,以智慧揭示了万法真相。比如,他在印度南方宣说了《时轮金刚》,按其历算方法,不必依靠任何仪器,即可准确算出日食、月食的时间。
此外,量子力学发现的一些道理,佛陀也早在“缘起性空”中阐明过。这说明什么?佛教不像有些人想的那么简单。
其实,我们现在的各种问题,无论是外在的,还是内在的,都可以从佛教中找到答案。就以环保而言,当今时代,佛教中提倡的心灵环保,比环境保护更重要。
为什么?造成一切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不是“碳”,而是“贪”——别人穿香奈儿,你也想穿;别人iPhone,你也想买;别人有宝马,你也想要......但你想过没有,这些要用掉地球上的多少资源。印度的甘地说:“地球所提供的,足以满足每个人的需要,但不足填满每个人的欲望。”
贪欲真的非常可怕。在它驱使下所做的一切,暂时看不出什么危险,但如同煮在水中的青蛙,等意识到问
题严重,就来不及了。
当然,克制贪欲,并不是让所有人都剃光头,去寺院出家。其实,人只要有中等的物质条件,就可以活得不错。我们这一辈子,有几件衣服蔽体足矣,吃穿住用不必奢华,差不多就行。在我们佛学院,一间小小的土房,修行人可以住上二十多年。
所以,每个人应该反省:有必要纵容自己的贪欲吗?
幸福是什么感觉
人们不停地追求各种享受,只是为了快乐。但方法若没有认清,拥有再多,也不一定快乐。
在美国某海滨城市,有位事业成功的华人女企业家。一次,她的高中同学打电话来,说自己在美国办事,想顺道看望她。她非常开心,开着宝马把同学接来。同学到了她家,映入眼帘的是游泳池、网球场、花园、别墅、豪华跑车......走进室内,有几十个房间,每间都挂着一些名贵字画。
看到空荡荡的屋子,同学有点不解:“你的家人呢?”她黯然神伤道:“丈夫前几年有外遇,离开了我;孩子大了,有自己的理想,也搬出去了。我现在什么都没有,穷得只剩钱了......”
可见,幸福不是家财万贯、锦衣玉食,它是知足平和的心态,是一种不需要太多物质的感觉。一切快乐,源自内心。
保护环境,也要从心入手。现在环境遭受的破坏,本质上都跟人的贪婪有关。若没有控制内在的“低贪”,再怎么提倡外在的“低碳”,也不过是隔靴搔痒。只有抓住问题的根本,才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人们才会真正快乐起来。